提升初中生身体自尊水平的体育课堂策略研究田归林唐敏晶刘辉易振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提升初中生身体自尊水平的体育课堂策略研究田归林唐敏晶刘辉易振宇

田归林唐敏晶刘辉易振宇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实验中学湖南长沙410000)

课题来源:2017年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一般课题课题编号(XJK17C031)阶段性成果。

摘要:体育锻炼是指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和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规律的身体活动。自尊体现的是心理健康的认识维度,是反映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围绕如何提升初中生身体自尊水平一问题展开探讨,提出几点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身体自尊;体育教学;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引言:

初中学生身体发育快,迫切想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初中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时往往凭借锻炼的即时感觉和兴趣,因此了解初中学生的身体自尊状况和体育锻炼感觉对指导初中生进行体育锻炼,对于促进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身体观、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初中生拥有正确的身体自尊认知因素

1、学生身体素质差,体育锻炼参与性不高

初中学生身体素质差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于日常生活中缺乏体育锻炼的学生来说,在进行高强度体育活动时,往往存在胸闷、气喘、头晕等不适现象,导致他们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课堂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导致体育课堂上气氛沉闷,体育教学应有的活泼性没有体现出来。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体育项目的动作要领,往往会将课堂时间过多地花费在理论讲解或示范讲解上,学生真正能够用来自主训练的时间较少,导致部分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羽毛球和网球,但是由于中招考试不考这两项运动,这两项运动在初中体育课中就鲜有出现,体育课大多还是以训练中考必考科目为主。中考所考科目有限,教师的体育课教学内容也就有限,学生无法在体育课上学习他们所喜欢的运动,而是在考试压力下而不得不去运动,这就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很难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中,身体上得不到有效锻炼,同时对自己的身体不能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很多初中生由于缺乏体育锻炼,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类型的体育活动、不知道自己的体能极限可以达到多少。总体来说,初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特点是运动频率少,时间短,强度小,运动量小,这是造成学生不能完全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的主要原因。

2、体育课堂管理不严格,难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身体自尊作为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对情感和心理状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的研究结果均表明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是积极的。但是由于很多体育教师没有端正教学态度,没有以高标准来要求课堂纪律,导致许多学生在实际的体育训练中不能全身心地投入,体育教学也就很难起到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效果。例如,篮球课是初中学生非常喜爱的体育课程,通过篮球教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紧张的比赛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使学生树立永不言弃的信念。这样一来,即便是最后输了比赛,学生也能坦然面对结局,提高了学生的抗压能力。但是在实际训练中,教师没有对比赛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导致学生在篮球比赛中慵懒散漫,也就无法达到锻炼心理素质的效果。

3、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基础设施也是初中生身体自尊水平不高的因素之一。目前,学校教学的重点依然是在学习文化课上,对于体育设施的投入较少,学校体育课的开设受场地因素制约,不能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导致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不高。

二、提升初中生身体自尊水平的体育课堂策略建议

1、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相关内容更偏向于技能化教学,学习难度和强度较大,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状况。因此,及时更新初中阶段的课堂教学模式,紧跟现代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和身体成长过程特点,为学生设计适合其体能素质的教学模式和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热情。同时,授课教师要及时摆脱传统的体育模式中的僵化性操作,时刻把握现阶段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高低及时对教学内容作出有效调整,使学生在通过频繁的进行体育锻炼之后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掌握。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当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一定的阻碍的时候,其心理承受能力对其全面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此初中体育教学要把提升获胜的承受力作为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来对待。总的来讲,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对其采用差异化的培养方式,为其安排适度的学习阻碍,而在一定的目标达成之后,教师要给其设置一个更高的目标。这样,通过逐步推进的方式,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使其在困难面前保持旺盛的斗志。例如:在初中体育教学的短跑课时中,一位男生平时可以8秒跑完全程,而在训练中他却用了10秒时间,这时作为教师可以适当的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让其认识到体育运动的严肃性,责令其重新在跑一次。这样通过对其设置合理的目标促使其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对体育课程活动的认识,在无形中也提高了其心理承受能力。

3、分项目教学,挖掘学生的擅长体育项目

学生自身的素质条件对体育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不同性别的学生身体素质也不同,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学工作应根据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不同强度的体能训练。例如,在分配运动项目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高来进行分配,个子高的学生更适宜打篮球,个子不高的学生比较适合打乒乓球或羽毛球。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分配不同的运动项目,女生可选择运动量较小、动作较舒缓的体育项目,如艺术体操等。男生可选择运动量较大、动作较刚毅的体育项目,如一些高难度的竞技运动。教师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分项目训练,能够让初中生对自己的身体素质有个清晰的定位,明白自己在未来如何制定自己的体育训练,保持自己的体育意识和较高的身体自尊水平。

4、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加强学生的自我肯定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越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越是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其原因在于中学生已经有了强烈的自尊心,他们认为表现不如别人等于当中出丑。此外一些学生也可能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不愿意与他人进行更多的交往或参加体育活动。总的来讲,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学生不能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定位,缺乏自信心。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来讲,要对这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采用胜利法的教学方式,使他们能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进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具体的来讲,首先教师充分的了解每个学生的体育优势或劣势,并对这些学生安排一些他们能够胜任的体育活动。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一定的成功,会使自信心迅速得到提升。

结束语:

初中时代是人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体育态度和体育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中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大、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下降等诸多问题,因此了解初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状况而初中体育教学承担着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任,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有着一定的责任。当代体育教师要以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身体自尊水平,从而促进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相静.初中生自尊、情绪智力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