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整治转型发展战略导向研究张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中国土地整治转型发展战略导向研究张雷

张雷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加凸显,与国家安全、民生幸福等密切联系,各种类型的土地大量存在,土地整治需要扎实推进。土地整治对优化当前土地资源,减少不必要的土地占用,保护耕地,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大量存在,开展土地整治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目前土地整治转型仍面临着较多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土地;转型发展;战略导向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入,以往的土地类型结构会发展变化,耕地、建设用地及其他用地占比都会发生变化,由于大量农村耕地被弃耕,需要对现有的土地重新进行整治,最大限度的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土地整治可以增加耕地数量,减少建设用地、弃耕地等,实现对所有土地资源的再开发利用,进而更好的挖掘现有土地资源的价值。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土地整治必须深入开展,然而,在转型阶段,土地整治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土地类型复杂等原因的限制,使得整治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必须在充分考虑国情和实际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对策,有针对性的推进土地整治工作。

一、当前国内土地整治转型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整治理念相对保守。由于以往土地整治经验的束缚,很多地方的土地整治局限在增加耕地规模,控制建筑用地,适当开发其他未利用土地的层面,把“数量”作为各种土地资源整治的核心衡量指标,在整治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刀切”,过于重视各种类型土地的基本数量,缺少对不同地区农牧业生产需要的考虑,也就是没有充分把维护以土地为生的群众的利益放在土地整治的首要位置,在整治中也没有很好的体现开放、绿色、协调、创新等新兴发展理念,土地整治理念缺乏应有的创新。(二)土地整治认知较为片面。很多地方的土地整治决定很大程度上不是出于优化土地资源和维护农民利益,而是响应国家土地整治号召,认为土地整治必须增加耕地数量,甚至无限制的增加耕地的保有量,导致了其他类型的土地数量失去的平衡,而没有深入的理解土地的核心目标:核心要素、整体定位的整治路径。(三)整治过程涉及到的对象较为单一。在土地整治中,基本上是围绕农耕用地、建筑用地展开,对公路用地、城乡发展规划用地、林业用地等相关的用地则没有很好的考虑到整治中。(四)土地整治评估定位不恰当。在土地整治效果评价上,很大程度上是用“数量”说话,没有充分考虑土地整治后对农民生产生活、周边生态环境、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没有从大环境的角度认识土地整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地整治的定位。(五)土地整治模式比较单一。很多地方的土地整治都是沿用相同的方案,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的影响,在整治中,也没有很好的调动起地方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中国土地整治转型发展的基本战略导向

(一)与时俱进,改变以往唯“数量”是从的整治理念,落实分类治理。以往唯数量是从的土地整治,不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例如,有的地方在组织土地整治的时候,为了凸显整治工作成效,在工作整治上存在盲目蛮干,数字上有造假等情况,这不仅违背了土地整治的初衷,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整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因此,今后的土地整治工作必须很好的融入开放、绿色、共享、协调等充满新时代色彩的理念。在整治之前,需要对分门别类的区分不同的地区,准确掌握当前各地土地使用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方案,避免“一刀切”,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土地与农民的依存度进行分析,例如,南方地区多以水田为主,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需要掌握农民依靠这些土地生存的程度,如果完全是依靠土地为生,缺少其他的生活来源,在土地整治中就需要把维护这些农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这些土地整治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对恰当调整不同土地的类型也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在土地整治转型发展中,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整治制度的支撑,在整治前、中、后各个阶段,大量使用遥感测绘、信息技术等,准确的掌握各种类型土地的数量、分布、基本使用情况,为土地整治提供准确的参考;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个行政区针对自身土地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土地整治时间,制定完善的土地整治制度,包括需要整治土地的数量、位置分布、预期达到的效果等,确保各项整治工作有序进行,尽量减少盲目蛮干一阵风现象,这样做能切实协调不同区域、城乡土地整治综合目标,使土地整治的各项措施能相互配合,发挥出最佳的整治合力,还能通过土地整治提升整治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治理现存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土地类型。

(二)明确基本的转型目标,高位统筹协调,突出人本思想。通过土地整治,除了减少对耕地的过分占用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来,还应该通过土地整治帮助地方、农民进一步规划土地使用,减少对各类土地的乱占乱用,或者其他类型的污染,不仅能提高生态环境,减少对土地的破坏,还能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种植取得集体效益,帮助农民快速提高生活水平,例如,10年前,山东寿光不少地区有的种植蔬菜大棚,有的种植苹果树、桃树,还有搞养殖的,各种占用土地情况丛生,通过集中整治,帮助地方政府认清了集中连片规划土地使用的好处,最终,寿光决定拿出大部分土地搞蔬菜大棚种植,实践证明,通过土地整治实现了发挥了土地的规模效用,不仅可以大面积普及种植科技,还能实现了高产出,在市场上也站稳了脚跟,现如今,寿光蔬菜在国内已是闻名遐迩。土地整治还必须跳出土地本身,避免土地整治仅仅是为了增加某些土地类型数量的狭隘想法,必须把土地整治与所在城乡整体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把整治情况与今后城乡住宅小区、厂矿企业等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方便政府统筹规划,最大限度的维护土地整治的成果,避免反复整治现象的出现。同时,在整治中,还必须考虑依赖土地生存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无论如何,土地整治必须与增加民生发展能力,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而且土地整治目标还应从单纯注重粮食生产过渡到可持续生产发展层面上来,以永续发展为土地整治转型发展的重要指引,最大限度的增加农田、绿化、林地等生态用地的保有量。

结束语:土地整治,对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改善民生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上作用明显,在充分认识了当前土地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后,就需要采取措施有针对性的推进土地整治,明确其基本的战略导向,这样也有助于更好的发挥土地整治的带动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夏方舟,严金明.新常态时期中国土地整治转型发展方向探索[J].宁夏社会科学,2016,(03):109-113.

[2]冯应斌,杨庆媛.转型期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领域与基本方向[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01):17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