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重视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1

语文教学要重视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

曾敏

曾敏(重庆市秀山职业教育中心409900)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学校在推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塑造学生精神世界的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也有不少中职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中职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入学成绩较低,文化课基础薄弱;二是大部分中职生普遍对文化课热情度不高,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学习兴趣,认为文化课可有可无、无足轻重;三是很多中职学校也认为语文课就像“龙门阵”课,老师只需要和学生聊聊天、读读课文、练习一下口语、写写应用文也就够了。像这样,谈语文教学要注重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不就是空话吗?“课堂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语文课堂所关注的,是值得我们所重视的。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工作中重视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呢?

一、注重培养学生品质,提高品位

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要高度重视学生优秀人品的培养。因为一个人成就与否,与人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没有人品可言的人犹如玻璃瓶里的苍蝇一定四处碰壁,前途渺茫。所以,在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措施,加速推进学生优秀人品的培养。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其句读”,更重要的还在于引导学生树立自己优秀的人品。如,我在教授《那一年面包飘香》一课时,就通过对文章主人公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主人公之所以获得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有一技之长,更在于主人公优秀的“诚”、“勤”的人品。并借机告诉学生:诚乃做人之本,勤乃成事之基,至诚、至勤人乃立,不断的“立”就能突破人生的极限,获得成功。

二、激发学生亮出自我、展示风采

《马说》中说:世有千里马,而没有伯乐。千里马没了伯乐的发现只能做拉柴的粗活。现代社会,世界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我们不仅要等伯乐的发现,更重要的还要毛遂自荐。中职生由于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不好,且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普遍有一定的自卑心理,而他们通过在校三年时间的文化课学习与技能训练后,将踏入社会成为职业人。因此,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意识地在各级各类活动中善于亮出自我、展示自我、追求卓越,赢得学校、家长、社会的认可。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我在教授《我很重要》一课时,就引导学生认识“我很重要”的标准是什么,是不是现在社会流行的有钱、有权、有高级轿车、有高档别墅就是成功的人,就是社会中重要的人?毕淑敏告诉我们:“只要是时刻努力着的就是重要的。”而我们的学生哪一刻不是努力着的呢?因此,无论他的成绩如何,都是重要的。我们的父母哪一刻不是努力着呢?因此,无论他们是否富有,都是重要的!在课堂的拓展延伸部分,我特意设计了以“我很重要”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意识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要敢于亮出自我、活出自我。

三、挖掘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情感世界

中职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具备了优秀的人品、树立了自信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无论在哪个时代,人只有具备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正确地辨别是非,忍受孤独与寂寞,才能坚持自己的选择,成就属于自己的事业。因此,在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还应重视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

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的综合。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文字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些都是具有感情的东西。所谓的“文学”,其实就是“人学”。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中职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大多灌注着作者的感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挖掘课本中富有感情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品味、鉴赏,为感染学生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夯实基础。有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作者生平、作品背景、中心思想、段落结构、写作特点的讲析津津乐道、青睐有加,却忽略了内容当中所隐含的“情”字。文章无情不可谓文,不论结构如何完整、技法如何巧妙、形式如何优美,挖掘出文中隐含的思想感情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样有利于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用心地去体味、悉心去探究,即使是一字一词一句,也会“窥一斑而知全貌”。

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思想内涵深刻挖掘时,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深而有得。同时要介绍作家的个人经历,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艰辛与勤奋、刻苦与睿智,从而激励学生勇往直前。同时,我们还要对作品的背景作适当的分析,并结合现实进行点拨,尽量让文章中的人活起来,直接和学生对话,和学生的心灵对话,因为,好的作品是作者用心血和人生经历浇灌出来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信念就不仅仅是掌握了一门工具,而是已超过了语文本身学科而成为一门极富感染力的综合教育。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雷电颂》时,别忘了对屈原崇高爱国情操的礼赞;在讲授《行路难》时,不能忘了对“斗酒诗百篇”的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精神进行说明;在品读《雨巷》时,别忘了对戴望舒愿孤独在黑暗的社会寻求真理的人道主义思想进行肯定,让学生了解,当戴望舒把大众的彷徨品尝为自己个人彷徨时,他也便从自己渺小的自身超脱出来了。总之,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在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加强情感教育的投入,为学生塑造鲜活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充分地展现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我们要把语文课堂变成融合社会人生的“大课堂”,变成乐学、尚学、陶冶情操的“美”课堂,为塑造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优秀的品格和提升职业素养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