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应用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1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应用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汪世花

楚雄州人民医院血液科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应用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38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结合常规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而研究组则是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结合减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展开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小板上升水平高于参照组的(P<0.05);且血小板水平上升时间短于参照组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的,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结合减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展开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激素副作用明显减少,重要脏器出血不良事件发生减少。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糖皮质激素;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疗效

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常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的治疗药物,但将其使用于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肺部感染、冠心病及老年性心脏瓣膜病并心功能不全老年患者中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及副作用较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之结合可以减少激素剂量及激素治疗时间,现选取我院的38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医治的38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一系列检查均符合2014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关于该疾病的诊断标准,并且患者及家属签署激素治疗及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知情同意书。随机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18例,研究组20例。其中参照组男8例,女10例,年龄20岁至70岁,平均年龄(48.34±5.12)岁;而研究组患者男9例,女11例,年龄30岁至73岁,平均年龄(48.86±6.02)岁。已将患有严重肝肾功能疾病患者、妊娠和在哺乳期妇女排除在外。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具有比较性质。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rhTPO治疗方案,具体操作方式如下:首先使用1.5万∪皮下注射,每日进行一次治疗,持续为期14天的注射治疗。如果在这段治疗期间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增加超过50×109/L时可以停止用药。参照组同时进行常规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mg/kg.d)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是选择减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0.5mg/kg.d)治疗,针对有严重出血或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的患者要立即采取静脉输注单采血小板治疗[1]。

1.4观察评价指标

关于血小板计数,将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4周的血小板计数记录在册,主要是区外周血对血小板计数进行测定,并对药物发挥作用做判断。而药物起效时间主要是以血小板水平的对比,记录血小板增加到50×109/L、75×109/L以及100×109/L所用的时间。不良反应症状主要有乏力、血糖升高、肝功能异常等[2]。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两组的研究数据,通过均数差和(±s)代表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使用卡方作为代表,两组间数据对比使用t检验进行,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血小板水平差异不大(P>0.05),而研究组接受治疗后2周、4周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的(P<0.05),详见表1.

表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表[n/%]

讨论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外周血血小板水平呈现降低状态,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出血,很容易导致头颅、消化道等重要脏器出血危及生命。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减低剂量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从结果中明显得知,优于联合常规糖皮质激素的参照组的治疗效果(P<0.05)。血小板计数水平上升及药物起效时间上的改善,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从整体上改善患者的情况。出现不良反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糖皮质激素使用量及时间过长,而采取减低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血小板升高时间缩短使激素治疗时间缩短,从而降低出血风险及减少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使用减量糖皮质激素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应用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药物起效时间短,有效改善患者出血情况,降低重要脏器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胡丽,白燕,唐韫,黄杰.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5,44(11):125-128.

[2]王菱菱,陆米则,陈亨,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2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