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郑州市三院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2010-2011年郑州市三院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张媛孙新爱

张媛孙新爱(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450000)

【中图分类号】R1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3-0113-02

【摘要】目的了解郑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状况,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1年郑州市三院儿科门诊、病房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及防保科人员进行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郑州市三院手足口病病例发病时间均以4-10月份为主,报告发病率以2-4岁年龄段为高,男女性别比为1.56:1。报告病例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4.47%,幼托儿童占31.71%。结论郑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水平可能会有加重趋势,提醒应加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特别是托幼机构及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管理。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防控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肠道病毒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近30年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全球各地手足口病暴发流行主要是由EV71引起,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1]。自2008年5月以来,全国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但因婴幼儿重症死亡病例的数量较高,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都高度重视,将该病的防控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现将郑州市三院2010-2011年报告的手足口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流行状况,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于方法

1.1对象2010-2011年郑州市三院报告的123例手足口病病例。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资料来源于2010-2011年郑州市三院儿科门诊、病房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及郑州市三院防保科人员进行的个案调查资料。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发病及就诊情况、临床症状及体征、流行病学资料等。

1.2.2病例诊断按照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

2结果

2.1时间分布

2010-2011年,郑州市三院手足口病病例发病时间均以4-10月份为主,4月份开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5-8月份达发病高峰,9月份发病人数开始下降,11月至次年3月发病人数较少。其中2010年报告48例病例,2011年报告75例。

2.2年龄分布

郑州市三院2010-2011年5岁及以下手足口病患儿共108例,占手足口病总数的87.8%,5岁及以下幼儿为手足口病的主要发病人群。报告发病率以2-4岁年龄段为高,其中3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

2.3性别分布

本次调查123例手足口病病例中,男性75例(占60.98%),女性48例(39.02%),男女性别比为1.56:1。

2.4职业分布

报告病例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共报告67例(占54.47%),幼托儿童39例(占31.71%),学生报告14例(占11.38%),其他3例(占2.44%)。

3讨论

2010-2011年郑州市三院手足口病病例发病时间以夏秋季为主,冬春季病例数较少,发病高峰集中在5-8月份。2011年较2010年上升73.33%,提示手足口病的流行水平可能会有加重趋势,提醒应加强郑州市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

此次调查手足口病以2-4岁婴幼儿为高发人群,男性儿童比女性儿童更容易发病。有调查显示,男孩经常于小朋友玩耍的比例显著高于女孩[2],考虑此类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发病率性别差异的原因之一。郑州市三院手足口病发病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散居儿童构成比高于幼托儿童,与温杯加[3]报道的结果一致。因此,郑州市的手足口病防控应加强对散居儿童的管理,通过深入、细致的健康教育,降低散居儿童的发病率才是控制疫情上升的关键。

另外,由于幼儿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且幼儿园内人口密集、空气流通较差、儿童相互接触密切,特别部分非注册幼儿园管理相对较差,面积狭小,儿童缺少活动场所,卫生间及洗手设施不完善,易造成交叉感染,引起聚集性发病。因此多部门联动加强对托幼机构的管理,加强对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加强监测及早介入防止续发也是防控手足口病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R].北京:卫生部,2009.

[2]何晓定,李颖,庄建林.上海市长宁区学龄前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知信行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9):708-719.

[3]温杯加.瑞安市2006-2007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08,20(5):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