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精神科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精神科的应用效果

吴秀梅周明玉张必兰卫勤

吴秀梅周明玉张必兰卫勤(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护理部24100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6-0283-02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精神科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9月在老年精神科病房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分析护理缺陷和医疗纠纷的原因,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评估发生护理风险的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与2010年10月~2011年9月未实行护理风险管理的老年精神科病房的护理风险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行护理风险管理以后,老年精神科病房的护理风险明显下降,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行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老年精神科病房的护理风险,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

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在治疗过程中受精神症状、药物副反应等影响,精神科病房的护理风险一直较大。而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一些精神病医院相继开设了专门的老年病房。但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病房护理风险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院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在老年病房重点强化了护理风险管理,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病房的护理风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老年精神科病房在实行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引进了护理风险管理概念并开展相关工作,共收治患者364例,其中长期住院患者115例;男性241例,女性123例。另外选择风险管理前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患者352例作为对照,其中长期住院109例;男性233例,女性119例。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患者在年龄、性别与疾病种类分布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实施方法

1.2.1制订风险管理制度:制订了《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精神科护理风险防范预案》。病区建立了各项工作操作流程,如病人就餐流程、病人冲凉流程、派药流程等,要求护士按要求执行制度,按流程进行护理操作,在流程实施过程中护士长要督促检查流程的落实情况,并分析流程是否合理或流程是否存在薄弱环节或安全隐患,如果流程不合理或存在薄弱环节或安全隐患应进行分析讨论、护理流程再造,重新制订或完成工作流程。

1.2.2加强护士的培训,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强化护士的安全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管理者本身也要提高管理水平,转变护士的管理理念,护士长利用晨会或周会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精神科护理风险的各项防范措施,并随时检查落实情况;落实分层培训,即由高年资的护士培训低年资的护士或由高学历的护士培训低学历的护士,如由护士长培训组长,由组长培训责任护士,将相关专业知识、急救技能、操作技术、操作流程、规章制度等进行培训和考核。护士长定时抽查培训落实情况,不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1.2.3加强护理管理和督导:护士长随时检查护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首先护士长把护理安全放于每天日常工作首位,检查护士掌握病情的情况,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护士是否按操作规程执行,工作流程是否合理或存在安全隐患等,通过检查护士长要善于发现问题所在,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同时护士长要指导护士对风险进行预见性判断,进而加强观察,预防意外发生。

1.2.4提升执行力:护士长以身作则,着意提高护士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严格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人文知识,同时定期进行监督,明确执行者和任务执行的先后顺序关键点,询问任务的执行情况,查看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1.2.5规范护理文书管理:让护士了解护理文书的重要性,按临床护理文书规范要求书写,运用正确的措词,保证护理记录的即时和动态,内容真实、全面;尤其是现行的电子病历,护士要熟悉信息系统的操作,过医嘱时要认真、细致,避免过错过漏医嘱;遵执行单执行,填写记录,落实三查七对,质控要严把关;不得随意修改护理记录。发现病人病情有变化要即时、实事求事地记录下来。

1.2.6护理部加强质控和考核,同时实行无惩罚上报不良事件制度,鼓励病房上报不良事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病房,及时分析讨论,消除隐患。

2结果

风险管理前后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见附表

附表:风险管理前后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表中显示,二组之间在攻击行为、服药差错、压疮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二组之间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极显著性差异(X2=18.38,p<0.01)。

3讨论

在精神科病房,绝大多数风险事件往往与护理有关,一项回顾性调查显示,精神科的护理的不良事件排在前三位的是走失、攻击行为(自伤或伤人)、服药差错。而由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引发的主要不良事件显著高于环境因素(P<0.01)[1]。而老年精神障碍的病人一般住院时间较长,除受智能、记忆一些精神行为异常表现外,大多有躯体并发症,生活处理能力差。有研究显示,老年精神障碍常见的护理风险有噎食、坠床、跌倒、压疮及自杀等[2]。风险管理是以问题为重点,目的在于对那些会导致病人、工作人员等损伤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确认、评估以及采取正确措施,从而建立一个计划来减少这些事件和伤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3]。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日复一日的发现、教育和干预的过程[4]。

由于受到考核、奖惩等因素的影响,临床护理中不良事件上报率一般较低,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无惩罚不良事件上报制度,鼓励病房上报不良事件,有利于及时地发现隐患,在工作流程中消除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同时也为本文的调查研究提供了客观真实的数据。调查显示,实行风险管理后,主要的不良事件为攻击行为、服药差错,而压疮、坠床、噎食已非常少见,较实行风险管理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到4.1%,前后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这与安春梅报道的结果基本相当[5]。

总之,实行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但护理风险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在护理实践中要不断寻找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正确化解并处理风险,保证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6]。

参考文献

[1]李栓荣.95例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河南省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2011.

[2]辛翠玉,连云玲.老年期精神障碍病人长期住院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青岛医药卫生.2011,43(2):154.

[3]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7.

[4]张文.精神科护士护理风险防范及管理对策.西部医学.2010,22(10):1958-1959

[5]安春梅.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在精神科的应用及效果观察.临床医学杂志,2011,24(2):131~133.

[6]韦少凤,彭明创,荣远萍.风险管理在精神病房中的应用.广州医药,2012,43(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