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探讨

谈薇

(铜陵市人民医院;安徽铜陵244000)

【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癫痫的临床特征,分析其预后,总结疾病管理经验。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0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癫痫患者中脑卒中后癫痫对象67例,纳入观察组,其他原因导致的癫痫281例,纳入对照组。结果:发作时间在1日~2年,2周~12个月占74.6%,卒中后6~12月是癫痫发作的高峰时间段。观察组年龄、BMI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作最长时间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额叶病灶率、全面性发作率、脑电图重度异常率、一线抗癫痫有效率、难治性癫痫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相较于其它类型癫痫病情更轻,但是距离卒中的时间更长,需要重视对卒中对象的随访,首选一线抗癫痫药物。

【关键词】脑卒中;癫痫;预后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8-0082-02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脑功能障碍性疾病,脑卒中是癫痫的常见病因之一,发生率约为8.2%~14%,症状性癫痫发作发病率约为2%~33%[1]。卒中后癫痫与其他类型的癫痫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尝试采用对比研究分析脑卒中癫痫的临床特征,分析其预后,总结疾病管理经验。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0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癫痫患者。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癫痫,参照2014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制定的标准诊断;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家族性癫痫发作史;②失访、自行出院。其中脑卒中后癫痫对象67例,纳入观察组,其中男50例、女17例,年龄(67.4±8.4)岁。其他原因导致的癫痫281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260例、女21例,年龄(54.4±11.0)岁。癫痫原因:创伤115例、感染70例、手术32例、继发性脑损伤30例、其他34例,年龄(59.4±11.4)岁。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癫痫的类型、临床特点、发病到癫痫发作的时间、辅助检查结果、预后资料、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发生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年龄、身高体重指数(BMI)、癫痫发作持续峰值时间等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合并组情况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癫痫发生基本情况

脑卒中后癫痫67例,发作时间在1日~2年,其中卒中后24h内1例,24h~2周7例,2周~12个月50例(74.6%),12个月以上9例。卒中后6~12月是癫痫发作的高峰时间段。

2.2癫痫临床特点

观察组年龄、BMI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作最长时间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BMI、发作最长时间峰值水平()

注:与观察组相比,*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额叶病灶率、全面性发作率、脑电图重度异常率、一线抗癫痫有效率、难治性癫痫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发作、治疗、预后资料对比[n(%)]

注:与观察组相比,*P<0.05。

3.讨论

卒中后癫痫目前在定义、病因、流行病学特征方面存在存在较大的争议。有报道显示,卒中后癫痫的发生与疾病严重程度、卒中发生的部位、合并组、治疗方式等因素有关[2]。卒中病灶周围可能是致痫灶,引起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浓度增加可能是癫痫发生的生理病理基础。

本次研究显示,与其他类型相比较,卒中后癫痫对象年龄更大,这与流行病学特征差异有关,卒中对象多见老年人,而其他对象癫痫多见创伤患者,中青年比重较高。从发作的时间来看,观察组持续时间更短,提示卒中后癫痫的病情相对更轻。从致痫灶分布来看,观察组额叶占比更低,而对照组额叶多见,这可能与致痫灶的形成原因有关,卒中癫痫病灶与卒中的部位关系更为密切,而其他类型的癫痫发生与皮层功能受到抑制关系密切。从发作情况来看,观察组全面性发作率更高,这可能与卒中涉及的脑区更广泛、致痫病灶更大有关,也可能与早期癫痫容易被忽视有关。晚发型癫痫发作,许多短暂发作的癫痫容易被误诊为痉挛、卒中后遗症,无法被及早诊断。从癫痫持续状态来看,卒中后癫痫对象持续发作少,病情相对较轻,脑电图检查也证实了这一点,观察组脑电图重度异常率29.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从治疗来看,观察组的一线抗癫痫药物的有效率更高,难治性癫痫发生率更低,也再次证实卒中后癫痫的病情更轻,对抗癫痫药物治疗更为敏感。而其他类型的癫痫,相当一部分全面发作,病情较重,需要采用咪达唑仑、维库溴铵等药物治疗。而卒中后癫痫对象病情较轻,可以进行非药物治疗如生酮饮食、重复经硕磁刺激、迷走神经刺激等,也容易获得满意的疗效。卒中后癫痫的对象,癫痫发生与局灶性病灶引起的皮质、皮质下损伤、病灶瘢痕有关,脑电图也以局灶性癫痫脑电图有关,一侧周期性癫痫样放电、额叶间歇性节律性波以及弥漫性慢波比较多见,病情较轻。

卒中癫痫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特别关注高危对象,癫痫的发生影响因素较多,特别是那些病情较严重、遗留病灶明显的对象;②早发现癫痫,需要积极治疗,这对于卒中的康复有重要意义;③对于晚发的癫痫,与病灶瘢痕形成关系密切,条件合适可以手术治疗祛除病灶[4];④癫痫的病情相对较轻,抗癫痫治疗疗效肯定,但是考虑到卒中康复治疗的需求,联合抗癫痫药物可能会受到其他药物的影响,癫痫药物本身也会影响卒中康复,需要权衡利弊,考虑药物不良反应、相关作用。近年来,脑功能成像技术飞速发展,可以辅助脑卒中癫痫诊断、预后分析。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癫痫相较于其它类型癫痫病情更轻,但是距离卒中的时间更长,需要重视对卒中对象的随访,首选一线抗癫痫药物。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癫痫协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72-73.

[2]张文军.脑卒中后癫痫发病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7,23(18):112-115,122.

[3]符泽娟.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和视频脑电图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7):714-716.

[4]KopytaI,SareckahujarB,SkrzypekM,etal.Post-strokeepilepsyinPolishpaediatricpatients[J].DevelopmentalMedicine&ChildNeurology,2015,57(9):82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