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效益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效益评估

王静伟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喀喇沁旗供电分公司内蒙古赤峰市024400)

摘要:智能电网的建设给配电自动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丰富了配电自动化工程技术的内涵。同时,随着配电自动化技术的长期使用,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其功率分布也在不断增加。自动化工程技术的发展对促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效益

前言

在我国配电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试点工程技术对为我国配电自动化技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我国配电自动化技术进入了绿色环保的良好发展状态。

1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的技术特点分析

1.1主站系统功能

为了保证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建设可以安全稳定的完成,通过将配电网调度、生产指挥与调控的主站系统一体化。所以在主站系统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将一步到位作为建设的首要理念,通过构建软硬件设施标准化,从而使电网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与监控工作,从而实现配电自动化。其次,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对主站系统当中的功能进行完善,将电网自愈、可视化调度、新能源接入等作为主站系统当中的主要功能。

1.2FA方式多样化

根据当前自动化试点工程建设状况而言,当前试点工程的处理模式为FA方式。而FA方式作为试点工程的处理模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配电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设备现状与配电网的网络结构进行处理,结合当前电网的通信需求来选择相应的FA处理方式。由于我国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通常是使用FA处理模式进行集中处理。由于FA方式是一种多样化的处理模式,可以根据工程当中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其工作的重点是提高系统的故障处理能力。

1.3配电终端的配置合理性

配电自动化工程的完成时需要根据智能电网的网架结构以及使用设备的状况,从而实现配电终端的配置,从而保证配电中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保证设备运行性能与技术的稳定性,进一步扩大配电自动化范围,提高配电网维护工作的准确度,以及提供准确的信息。

1.4通信模式结合使用

多种通信模式结合是当前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的重要通信方法。其中主要是通过光纤进行网络通信,再通过无线网或者电力载波等形式作为辅助通信的方法。这种多种通信模式的结合使用方法,为配电自动化的信息通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将试点区域当中的配电自动化覆盖面积增加。

2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的实施内容

2.1一次网架和设备改造

进行试点工程建设的区域要满足以下条件:配电网的布局要合理稳定,供电可靠性指标在99.9%以上,实施配电自动化不能引起大规模的网架改造和设备更换,为了满足配电自动化的应用要求,试点区域中的线路如果不满足N-1要求,要对网架进行改造,必要时可以增加线路分段点,对网络结构进行完善,从而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一些开关站、环网柜、配电室等如果不符合配电自动化的要求要进行改造,要加装互感器等装置,从而可以对配电自动化数据进行自动监测,并可以进行故障的报警和处理,设备经过改造后可以更健康的运行。

2.2主站建设

进行试点工程建设主要是对主站进行建设,要根据各个区域配电网的规模和发展规划进行软硬件的配置,系统要满足可靠性、开扩展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在进行配电网的生产管理时要应用系统扩展功能,通过上级调度系统来导入电网信息,中压配电网信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导入,在主站系统中进行各个模型的拼接,从而保证配电网扩展功能的应用。

2.3配电终端建设

试点单位在选择和配置配电终端时,要结合运行网络中的网架结构和设备状况,一些关键节点要进行“三遥”配置,一些重要的配电室要具备“遥视”功能。一些分支开关和没有联系的末端站室要进行“两遥”配置,在分支上要安装分界开关、故障指标器等,扩大配电信息的覆盖范围,从而可以为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数据支持。

2.4配电通信网络建设

试点单位进行网络通信主要采用光纤通信方式,辅以电力载波和无线网。同时考虑到一些试点城市的地下管网比较复杂、现有的通信资源比较薄弱、配电通信的安全性较低等现状,同时实施了通信线路和配电线路建设,提高了配电通信网的建设效率。

2.5信息交互总线建设

试点单位在进行建设时遵循IEC61968标准,对数据的交换模型进行了定义,系统之间的接口也进行了开发。同时与能量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客服系统等进行了信息的交互和整合,最大限度的应用了各个应用系统的功能,为智能配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2.6对运行维护体系的建设

试点单位加强了配电自动化的管理体系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的约束来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配电设备的运行维护中接入了配电终端后,运维效率不断提高,通过对运维人员的业务培训来提高配电自动化的应用效果。

3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的应用成效

3.1经济效益

通过配电自动化项目的建设,配电网的电能损耗得到了降低。随着技术的改造与创新,电源配置得到了优化,电负荷得到了合理调整,线损率得到了降低,有效改善了配电一次设备整体的运行环境。FA模式的使用不仅能在短时间内自动隔离故障区,还能够及时恢复非障碍区域的供电,所以大幅提升了故障处理的工作效率。同时,由于“三遥”等配置的使用,某些维护与检查工作不需要电力工作人员亲自到场,极大地降低了维修成本。

3.2管理效益

配电试点工程项目的开展,令电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整合,形成了高效、集中、统一的电网一体化系统。这一系统的形成不仅使配电网调控得到了高效运转,实现了精细化、集约化的管理,同时有利于对工作人员实施专业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电网公司的工作效率。

3.3社会效益

配电自动化工程使用EC6968的国际标准配电信息交换总线,实现了配电主站、PMS、EMS、CIS、GIS、95598客服系统等多项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有效提高了用户的用电服务质量和用电环境M1。

3.4科学技术的发展

配电试点工程建设中的信息交互总线使得配电网系统实现了多元互动化,建立了管理、EMS等系统间的接口,完成了信息共享、信息源唯一的目标。创新型的信息集成模式,不仅消除了传统意义上电力企业的“信息孤岛”效应,也为进一步发展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的管理奠定了基础。部分配电试点区域开展了配电自动化的总部指挥系统、扩展使用、停电与送电管理、在线线路修复等综合性工作,为智能化电网时代的到来开辟了道路。

结束语

互联网的使用是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进行网络改造与网络优化,不仅可以有效推动配电自动化工程项目的进展,也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益、社会效益的持续性、稳定性发展。但是,就我国目前的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项目来看,其中仍然存在着不足或问题。例如,由于配电网改造资金不足,部分地区的电缆网采取紧凑型的环网柜,造成内部空间狭窄,没有办法安装电流或互感器、终端装置,以致采用外挂的方式,造成了额外的资金投入,加大了工程量,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还存在真正实行配电自动化的区域较少、信息覆盖范围较小、不具备高级应用软件等问题。为了缓解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早日实现真正的配电自动化。

参考文献:

[1]周斌生,宋庆烁.无线扩频在江南县级配电自动化中的应用[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6,22(4):13-15.

[2]万浩.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成效研究[J].通讯世界,2015,(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