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进程中集体公益林资源管护体制改革成效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扶贫攻坚进程中集体公益林资源管护体制改革成效调查

李满春鲍守萍

大通县林业局青海大通810100

摘要:从2017年起,大通县利用三年时间,在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公益林管护工作的基础上,强力深化集体生态公益林管护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本文阐述了扶贫攻坚进程中大通深化集体公益林资源管护体制改革后的现状,改革的成效老百姓得到的实惠及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重点研究。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管护体制机制改革;现状;成效;实惠;工作重点

Investigationontheeffectivenessofthereformonthemanagementandprotectionsystemofcollectivepublicwelfareforestresourcesintheprocessofpovertyalleviation

Limanchunandbaoshouping

datongcountyforestrybureau,datongqinghai810100

Abstract:startingfrom2017,datongcountywillmakeuseofthreeyearstodeepenthereformofthesystemandmechanismofcollectiveecologicalpublicwelfareforestmanagementandprotectiononthebasisofcomprehensivelyimplementingtheworkofpublicwelfareforestmanagementandprotectionwiththecompensationfundofcentral,provincialandmunicipalforestecologicalbenefits.Thispaperexpoundsthestatusquoofthereformofthemanagementandprotectionsystemofcollectivepublicwelfareforestresourcesintheprocessofpovertyalleviation,thebenefitsofthereformandtheexistingproblems,aswellasthekeyresearchworkinthefuture.

Keywords:ecologicalforestmanagementandprotectionsystem,mechanismreform,currentsituation,resultsandbenefits,keywork

在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公益林管护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强力深化集体生态公益林管护体制机制改革工作,重点改革“三个责任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统筹使用,全县管护人员统一管理和提高管护人员劳动薪酬”。“三个责任落实”即落实行政责任、管护责任、监管责任。通过改革创新集体公益林资源管护体制改革,改进现有的体制。于2017年-2018年两年时间全面完成了改革任务。

1、我县深化集体公益林管护改革后现状

1.1公益林状况:

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313.54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99.89%。其中有林地21.86万亩,疏林地0.47万亩,灌木林地222.46万亩,未成林造林地5.30万亩,宜林地63.45万亩。

1.2生态公益林各地类面积

有林地21.86万亩,占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7.0%;疏林地0.47万亩;灌木林地222.46万亩,占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71.0%;未成林造林地5.30万亩,占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1.7%;宜林地63.45万亩,占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20.3%。

1.3公益林补偿资金分配:

大通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129.81万亩,其中国有管护面积57.00万亩,聘用社会护林员307人(其中131人为生态公益性扶贫岗位);集体和个人72.81万亩,聘用管护人员353人(其中110人为生态公益性扶贫岗位、管护副队长20人);聘用林业防火专业队22人。中央财政补偿基金1634.00万元,根据省林业厅公益林管理办法统筹使用基金,在保证生态效益补偿金50%进行补偿的前提下,统筹使用补偿金50%用于全县公益林的管护和管理(其中生态公益性扶贫占23.7%)。全县管护人员统一管理、提高管护人员劳动薪酬,做到林地有人管理,有人监督,确保公益林资源的增长,生态环境的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质量依靠生态公益林有所提高。

2、改革取得的成效和老百姓获得的实惠

近两年,通过改革和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积极探索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1保护了生态。集体国家级生态公益林72.81万亩,深化集体公益林资源管护体制改革后,护林员由原来的526减为243人,护林员劳动薪酬由原来的583元/月增加到现在的1200元/月左右,改善了护林员工资待遇,稳定了护林队伍。人均管护面积3000多亩。贫困地区所处的北川河上游和深山远山等天然林、公益林资源得到妥善保护,森林火灾等人为隐患大大减少,盗伐、盗猎现象得到有效制止。

2.2拓宽了贫困人口脱贫路径。使无法外出、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获得了就业和脱贫机会。特别是对因交通不便、自身无增收技能、贫困程度深的贫困人口提供了就业岗位,助推了深度贫困地区的精准脱贫。2016年聘用的650名生态护林员中,聘用前人均年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占了近一半,聘用后人均增收4000元,精准带动650户人家增收脱贫。

2.3激发了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选聘为生态护林员,通过培训上岗,增强了参与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贫困人口不用外出务工就能实现就业增收,增加了贫困人口的获得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深化体制改革,林业防火专业队与巡护队合并管理。防火队劳动薪酬待遇低,防火专业队伍人员不稳定。为了建立一只精干的专业防火队和护林防火巡护队伍,稳定队伍建设,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深化改革,将林业专业防火队和巡护队合并管理,成立大通县森林资源防护队,主要承担宣传、巡护、防火、监督全县护林员四个职责,人员平均劳动酬金达到了每月3818元。

通过改革创新集体公益林资源管护体制改革,改进以前的体制,按照“落实主体、维护权益、强化保护、科学利用”的总体要求,在稳定生态公益林所有权的基础上以落实管护主体为核心,将生态公益林管护的责任、经营的权利、政策性补偿与林下产业利用的收益有机结合,建立所有权人(使用人)负有经营和管护主体责任,享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林业局、乡镇监管到位,村委和护林员落实管护责任的管护管理机制。

3、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重点研究

3.1护林员老龄化严重,没有养老保障机制

多数护林员,虽然收入低,生活条件也差,但坚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心中无怨无悔,老了怎么办,没有养老保障机制,这也是广大护林员最切身、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以后林权单位和护林员出现纠纷矛盾的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需县级财政将集体公益林纳入财政预算,财政出一部分,护林员出一部分,公益林基金出一部分,探索护林员养老机制。

3.2集体公益林管护设施落后,护林房简陋,设施不齐全

目前全县集体公益林护林房31处,护林房内现状只有一个土炕,一个炉子,简单的生活必备品都未配备。

今后加大现有护林房的设施配备和护林员定位管理系统建设。护林房的设施配备:包括生活必需品,太阳能或风力发电设备及取暖设备。护林员定位管理系统建设:包括护林员电子档案管理,人员位置与历史轨迹查询,指挥调度,考勤管理,火情与遇险报警,以便监控管理中心管理人员实时监控。

3.4乡镇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少,护林管护的难度大,未建立集体公益林资源管护工作表彰机制

据大通县每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施方案,目前未建立集体公益林管护工作表彰机制,今后做好预算,每年对公益林管护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县财政局将公益林管护工作表彰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通过广播、电视、微信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各单位在公益林资源管护工作中的优秀经验和典型事迹。

作者简介

李满春(1967-),青海大通人,林业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产业,资源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