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模式在肝硬化患者的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心理干预模式在肝硬化患者的护理中的应用

林艳俞建松

林艳俞建松

(浙江省台州医院317000)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抑郁症;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0-0312-02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1]。由于它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并要花巨额的医疗费用,经常使病人对治疗丧失信心、情绪低落。而家庭和社会支持也慢慢减退。我们在护理常规中应用心理干预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特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1年1月一2005年9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防治方案标准[2],同时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3],进行量化评定,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53-86岁,平均69.1岁;对照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52-87岁,平均68.7岁。两组一般资料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给予心理干预:(1)专业指导:向病人和家属讲解本病相关知识,分析不利于疾病恢复的因素。平时生活规律,穿着适宜,不穿过紧衣服。用软牙刷刷牙,避免用力排便、打喷嚏、抬重物。(2)身心调护:肝硬化病人一旦确诊后,多处于消极和紧张状态。我们通过观察,让患者反思自己的态度与反应,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起积极的心态。同时在心理上给予耐心的解释,反复开导,使其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a.一般性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疗方法,通过解释、疏导,帮助病人树立治疗的信心。针对不同的患者,作好相对指导工作。b.行为治疗主要采用认知行为矫正疗法,包括用分发小册子、集体讲座、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CHB康复、护理知识教育。c.松弛训练:用肯定、低沉有力的语气,指导患者松弛肌肉,配合深呼吸达到全身放松。同时用良性的语言诱导,让患者体会放松后愉快的情绪,缓解负性情绪。保持治疗环境安静,让患者取半卧位或仰卧位,采用放松训练磁带.由治疗者边示范边带患者做,学会后患者跟录音练习.1次/d.30/次。d.集体心理治疗:通过集体讲解、探讨、自我病情介绍,相互鼓励、交流。同时每天选用抒情、节奏优美的音乐来调整病人的情绪。两组均15天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

1.3观察项目及检查指标

(1)根据陆氏评分标准[4],于治疗前、后就诊时分别对乏力、纳差,腹胀,恶心,呕吐及肝、脾肿大,蜘蛛痣、肝掌等体征进行评估。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均以0—3分计,其标准如下:0分:无症状,1分:轻度,稍有症状;2分:中度,自觉有症状但不影响工作;3分:重度,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2)生物化学指标:用赖氏法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基转移酶(AST)活性。

1.4疗效判断标准[4]

(1)临床症状和体征,显效指治疗后症状评分下降≥75%,有效指治疗后症状评分下降≥50%且<75%,无效指治疗后症状评分下降<50%,当治疗前临床症状总积分为零的患者,不评估其临床疗效[5]。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经自然对数据转换正态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疗效规察

治疗组显效17例(34%)有效19例(38%),进步5例(10%),无效9例(18%),总有效率72%,对照组显效16例(32%),有效18例(36%),进步9例(18%),无效7例(14%),总有效率76%,治疗前患者HAMD评分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上差异(P<0.05),,治疗前患者HAMD评分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上差异(P<0.05)见表。

2.2根据直线回归分析ALT、AST与HAMD呈正相关。

表两组治疗后生化指标及HAMD的比较

组别例数ALT(U/L)AST(U/L)HAMD

治疗组治疗前50143.4±7.8238.4±4.623.76±9.71

治疗后5074.3±5.6**△1129.4±4.0**△△13.43±8.42*△

对照组治疗前50133.9±8.2232.4±5.7*22.73±8.98

治疗后30103.1±7.3*104.3±6.1*15.72±8.79

与治疗前,*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讨论

焦虑、恐惧是对预感到和潜在的危机的一种心理反应[5]。肝硬化合并抑郁情绪,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降低免疫系统功能,使躯体疾病伴发的情绪障碍严重影响着疾病的治疗及预后[6]。

心理干预模式的建立,需要良好的护患沟通。在这过程中,医护人员处于相对主动地位,医护人员的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7]。应取得患者的信任,了解其生理、心理、社会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层次、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掌握疾病及药物知识。研究表示[8]进行松弛训练.可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的心身症状。因此对患者而言,关键是学会自我保养。注意改变生活方式和预防[9]。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教育和说服家属,在精神上和生活上给病人以爱和帮助,与病人风雨同舟,共同战胜病魔。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掌握更多的心理知识,才能有效地给予心理干预,帮助病人调整心态,度过心理上的难关,恢复对生活的渴望及信心。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9.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29一342.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会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9-90.

[4]陆伦根,曾民德,茅益民等.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随机双肓临床研究,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92-95.

[5]康沛,贾金风.肝硬化病人的情感障碍及疏导[J]中华护理杂志,2007,37(3):588-589

[6]SimomGE.Candepressionbemanagedappropriatelyinprimarycare[J].JClinPsychiatty,1998,59(suppl2):3-8.

[7]雷载权,张廷横,中华临床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38-445,1289-1635

[8]姜乾金,医学心理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3—175.

[9]沈翠珍,邵爱仙,王小燕等.放松训练对改善慢性乙型患者心身症状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65.

[10]邓永岳,陈紫榕.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自然史和预防[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分册.2002.29(4):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