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郑玮玮

郑玮玮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一中学056000

摘要:在目前学校的教学系统中,研究性学习由两种实施途径:一是专门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为主的研究性课程,作为独立的实施渠道;二是作为一种学习活动的方式贯彻在学科的教学之中。目前对前者的研究较多,对后者的探讨较少,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大部分内容是通过学科教学来实现的,因此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至关重要。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问题探讨模式主体性探究性

研究性学习是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从广义上讲,这是指学生探求事物的本质、规律和真理;从狭义上讲,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不会自发产生,它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来推动和维持。其中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创新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因为当一个人感到无知、困惑与觉醒时,也就意味着学习的开始。一个人只有当有意识地挑战自己已知的局限、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时,才会采取创新行动。

一、给学生提问的自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而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教师要设计一系列的渐进性问题来吸引和调动学生,并且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

首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案例:某甲把一堆苹果的一半加半个给了他的弟弟,然后再把剩下的一半加半个给了他的弟弟,此时他手里还剩下2个,问甲原有多少个苹果?

教师首先提出,此题用代数方法求解,很容易得到x=11(但这没有太多的数学教育价值),进而问学生,大家对此问题有何看法?如果再进行一次一半加半个会是怎样的情况?这个问题较为简单,学生给出答案。学生首先会问:如果一半加半个的过程是M次,而剩下的苹果是N个,情况会如何?其次,通过数学思辨,我们会注意到两点:

1每分过一次,弟弟得到的比甲多一个。

2每次甲和弟弟分得的苹果之和,是上一次剩下的苹果数,于是我们可得到一列数。这里列出了m=1、2、3、4、5,6,n=1、2、3、4。

师:我们观察数列中有什么特征?

生:横向有许多等差数列,纵向由许多等比数列。

师:一般项如何?

有些学生的答案是:[(n+1)·2m-1]-1,[(n+1)2m-1];也有学生提出了递推公式的推导,甚至在计算机上加以实现。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体会了数学结论的推广过程,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从未知到已知的数学魅力,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组织交流,形成氛围

在这一环节中,还有一点要引起重视,就是组织交流,形成氛围。由于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同,能力大小不同,所以对同一问题的探索方法、速度不同。这种差异是不可消灭的,并且有很强的个性特征与互补性,我们应好好利用,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研究,通过合作交流,扩展学生的思维,开阔眼界,形成研究氛围,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将一些计算和证明,让学生分组完成,再分别让小组代表向其他同学介绍各自的方法,在这其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有这么一道习题:“修路队修一条3600米的公路,前4天修了全长的1/6,照这样的速度,修完余下的工程还要多少天?”这就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方法去解答。用上具体量:

解1:3600&pide;(3600×&pide;4)-4;

解2:(3600-3600×)&pide;(3600×&pide;4);

解3:4×[(3600-3600×)]&pide;(3600×&pide;4)。

思维较好的同学将本题与工程问题联系起来,抛开3600米这个具体量,将全程看作单位“1”。

解4:1&pide;(&pide;4)-4;

解5:(1-)&pide;(&pide;4);

解6:4×(1&pide;-1)。

此时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又有同学想出:

解7:4&pide;-4;

解8:4×(1&pide;)-4;

解9:4×(6-1)。

学生在求异思维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有利于各层次的同学参与,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研究问题的注意事项

在引导学生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有两点注意事项:1.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错误,得到的错误结论,教师都不要直接批评,而应从旁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纠正,这样才不会打击学生的探究兴趣。2.表扬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成绩及闪光点,一定要及时表扬,这样可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并激起“比赛”的积极思维。

学生的探究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主要方面。但只有认知活动,对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构建知识体系是不够的,因此,在探究完成后,教师一定要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将其探究过程转化成能力,将收集的资料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才是整个教学中的根本目的,因此这个环节也很重要,是必不可少的。

现代社会需要研究型人才,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也越来越重要。将研究性学习渗入数学教学中,就要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数学的特点联系起来,遵循自主性原则,重视研究过程原则,重视合作交流原则、开放性原则及实践性原则。在问题探讨模式的操作中,教师应充分发挥问题的驱动作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大胆创新,从而达到培养其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提高知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

[2]戴再平《开放题教学丛书》.高等教育出版社。

[3]戴再平《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