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陈丽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干三科300142)

摘要:幽门螺杆(Hp)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Hp主要毒力基因是CagA和VacA,有细胞相关蛋白CagA基因的均为高毒株,其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更相关。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及影响脂质代谢等影响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促进AMI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冠心病(CHD)的一种严重临床类型,也是近来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细胞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所致的心肌细胞缺血性坏死。而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血脂、血压、吸烟、糖尿病及肥胖、饮食习惯、遗传因素、性情急躁等。近年来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有一定的相关性,Hp感染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下面将Hp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性研究予以综述。

1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除典型的形态外,有时可出现杆状或圆球状。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列为第一类高危致恶变因子,Hp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人是Hp的唯一传染源。家庭成员中的感染者一经确诊,就必须主动接受正规的抗菌治疗,彻底清除传染源以达到防治目的,只有先查出是否感染Hp,再进行有效的根治,才能彻底治愈反复发作的老胃病并防止恶变。目前大家都知道,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是胃癌的第一类危险因子,但近年来,Hp感染与许多胃外疾病的关系已引起临床的重视。

2HP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相关

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促进冠状动脉病变的常见因素以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等为常见。近年许多研究表明Hp感染与AMI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1994年,Mendall等[1]首次提出Hp感染与冠心病的发病可能密切相关,经校正HP易感因素如年龄、社会层次、双亲职业、居住条件和心脑血管疾病易患因素后,仍显示HP感染与冠心病的发病有相关性。刘大男[2]等人通过测定51例AMI和4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及3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的Hp特异性抗体(HpIgG、HpIgM)浓度,并同步观察血浆C-反应蛋白(CRP)、血清脂质变化及其与H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提示Hp感染与AMI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与血脂、CRP也存在相关性。为了进一步证实HP感染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Ameriso等[3]检测了38例颈动脉内膜剥脱后的粥样硬化斑块,结果在20例颈动脉斑块中找到了HPDNA的存在,为HP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相关性提供了直接证据。王东风等[4]人通过比较69例老年脑梗死和32例心肌梗死与42例对照组血清幽门螺杆菌特异抗体IgG、IgA、IgM的阳性率,结果:脑梗死组幽门螺杆菌特异性抗体IgG、IgA、IgM的阳性率分别为82.6%、57.8%、19.5%,心肌梗死组为87.6%、50.2%、23.7%,对照组分别为52.4%、28.6%、7.8%,与患病组有高度差异性(P<0.01),结论是Hp感染与脑梗死和心肌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可能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又一危险因素,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据许多国外学者研究,Hp感染与儿童时期的生活环境、生活水平、居住条件等有直接关系。Wgmcup等[5]测定了137例中风患者和135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p抗体IgG,阳性率分别为68%和70%,与对照组57%相比差异非常显著,同样校正了易感因素后,Hp感染仍与脑梗死和心肌梗死密切相关。

Hp感染与AMI的关系及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CHD的机理尚不肯定。资料显示[2],AMI组Hp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吸烟、性别、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后,Hp感染与AMI的关系并未消除,表明Hp感染与AMI有明显的相关性。Hp的致病能力取决于其毒力,其主要毒力基因是CagA和VacA,有细胞相关蛋白CagA基因的均为高毒株[6]。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形成的基本病因。而不同研究显示HpCagA阳性菌株感染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王育珊[7]等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9例AMI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抗Hp抗体及抗Hp毒素相关基因(HP-CagA)抗体水平,结论是Hp感染可能会通过影响机体脂质代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诱发AMI。

Hp感染与CHD有明显的关系,目前已被国内外研究所认同。但Hp感染与AMI的关系以及Hp感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CHD的机理尚欠明确。目前认为Hp的致病作用与其产生的某些毒性物质有关,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和空泡细胞毒素(VacA)被认为是Hp的毒力标志。但有关Hp的毒素与CHD之间关系的研究报道少见,研究结果也不同。Gunn等[8]测定342例AMI患者和214例无CHD的对照组CagA—HplgG,年龄小于65岁,发现CagA阳性与常见的CHD危险因素无关。曾智等[9]测定5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其中包括8例AMI)的CagA—HplgG,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与文献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Gunn[10]的研究对象主要是65岁以下的AMI患者,研究存在年龄差异导致研究结果的不同。人种、人群差异也会影响研究结果[11]。

3Hp感染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机制

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炎症因子、细胞因子和补体激活有关[12]。

3.1炎症损伤

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偶为冠状动脉栓塞、炎症、先天畸形、痉挛和冠状动脉口阻塞所致),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血供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已经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其发病的主要病因,因此,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病理改变,对研究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为病理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国际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继续寻找AS的发病机制,从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延迟和逆转AS的进展,仍是心脑血管疾病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AS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病理过程,是动脉壁细胞、细胞外基质、血液成分、局部血流动力学、环境和遗传等诸多因素间复杂作用的结果,其中血管内皮的损伤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减弱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而大量的研究资料[13]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病理基础主要是慢性炎症改变。

有资料[14]显示,Hp的慢性感染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Park等[15]提出HP慢性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主要是:①直接作用。Hp直接加速了血管内皮细胞或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而最近通过PCR技术在颈动脉粥样斑块中也检测到了Hp的DNA[3],进一步说明Hp感染可直接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②间接作用。Hp慢性感染可激活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机制,或引发低级的炎性应答反应,进而通过激活单核或淋巴细胞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3.2免疫反应研究表明,Hp感染不仅可造成白细胞及CRP升高,有研究[9]认为动脉硬化的病理基础是一种慢性炎症改变,而HpCagA阳性菌株的感染诱发了持久的炎症免疫反应,另外,CagA蛋白和血管内皮抗原的免疫交叉反应导致了血管内皮的损害,从而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3.3促进凝血发生吴海琴等[20]研究发现HP感染后患者体内PT、PTR和INR变化较小,说明HP感染对机体外源性凝血影响较小。但APTT变化较大,较非HP感染患者明显缩短,由此提示HP感染影响内源性凝血系统。

3.4影响血脂代谢血脂异常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有学者对HP感染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进行研究[21,22],结果提示HP感染后,宿主体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水平高于HPIg(-)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明显低于HPIgG(—)组。这些表明HP感染对血脂代谢是有明显影响的。

3.5引起维生素B6、B12和叶酸缺乏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增高

有学者研究HP感染引起胃炎患者钴胺素系数障碍,引起营养缺乏,尤其是维生素B6、B12和叶酸缺乏,这些有助于Hcy在杂合患者体内聚集而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最终引起动脉损害[23]。

4小结

总之,上述多数研究证明了Hp感染或HpCagA阳性菌株感染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存在相关性,为AMI的危险因素之一。Hp感染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而促进AMI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复杂,可能包括:炎症、免疫反应、影响脂质代谢及高同型半胱氨酸等。HP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据许多国外学者研究,HP感染与儿童时期的生活环境、生活水平、居住条件等有直接关系,因此,早期预防和根治HP感染对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有何影响及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是否需要抗HP治疗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MendallMA,GogginPM,MolineauxN,etal.RelationofHelicobacterpyloriinfeetionandcoronaryheartdisease[J].BrHeartJ,1994,71(5):437-439.

[2]刘大男,李金生,赵慧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脂质和C-反应蛋白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18(12):609-611.

[3]AmerisoSF,FridmanEA,LeiguardaRC,etal.DetectionofHelico-bacterpyloriinhumancarotidatheroscleroticplaques[J].Stroke,2001,32(2):385-391.

[4]王东风,周君同,徐宁,马希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脑梗死和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5(11):1085-1087.

[5]WhmcupPH,MenallMA,PerryIJetal.ProspetiverelationsbetweenHehcobacterpyoninfection,coronaryheartdisease,andstrokeinmiddleagedmen,Heart,1996,75(6):568-572.

[6]葛勤利,杨玉捷,李晓云,等.CagA抗体阳性Hp菌株与胃黏膜萎缩及肠化生相关性研究[J].甘肃科技杂志,20004(43):1.

[7]王育珊,焦健,王广.急性心肌梗死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其与血脂代谢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11(23):716-717.

[8]曾智,蒋涛,刘远贵,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巾园循环杂志,1999,14(3):15.

[9]殷宪刚,邵建华,张才擎.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5,5(1I):274~276.

[10]KlonerRA.Doesreperfusion,minjuryexistinhuttjunsAutcollCardio1.1993,21(2):537—545.

[11]冯小平,骆秉铨,龙建军,等.银杏叶提取物改善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微循环障碍的作,中国微循环,1998,2(I):25~27.

[12]唐云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与I型糖尿病发生冠心病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648-650.

[13]KlingenbergR,HanssonGK.Treatinginflammationinatheroscleroticeardiovasculardisease:emergingtherapies[J].EurHeartJ,2009Oct30.[Epubaheadofprint]

[14]vanPopeleNM,GrobbeeDE,BotsML,etal.Associationbetweenarterialstiffnessandatherosclerosis:theRotterdamstudy[J].Stroke,2001,32(2):454-460.

[15]ParkMH,MINJY,KohSB,etal.HelicobacterpyloriinfectionandtheCD14C(-260)Tgenepolymorphisminischemicstroke[J].ThrombosisResearch,2006,118(6):671-677.

[16]刘波,李雪驼,徐和利,等.5种中药制剂杀灭幽门螺旋菌的实验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2,l1(6):457—459.

[17]于文涛,徐华洲,李国明,等.胃康胶囊体外抑制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J].河北医药,2001,23(2):125126.

[18]蒋振明,徐国缨,张国钧,等.中药复方对幽门螺杆菌抑菌作用的体外实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1,9(2):101—102.

[19]谢梅林,顾振纶,陈可冀,肖瘀片消退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20(6):359—361.

[20]吴海琴,汤燕,张欣,等.幽门螺杆菌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1(5):547-552.

[21]刘建球,王光权,彭红兵.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脂代谢的关系[J].中华医护杂志,2007,4(4):324-325.

[22]ChimientiG,RussoF,LamanuzziBL,etal.Helicobacterpyloriisassociatedwithmodifiedlipidpmfile:impactonLipopein(a)[J].ClinBioehem,2003,36:359-365.

[23]陈向红,何淑芬,何海武.维生素B6及抗HP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及血炎症介质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9,49(28):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