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对高校诈骗案件频发的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互联网背景下对高校诈骗案件频发的反思

张津嘉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高校诈骗罪受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影响,我国各高校诈骗案件频发,手段翻新、形式多样,严重破坏了高校管理互联网背景下资金与发展之间矛盾的产物,属于常发性犯罪。基于此,本文针对在互联网背景下各高校诈骗频发的案件进行分析,并对高校诈骗罪进行多重研究,以期提出可供借鉴的意见。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诈骗;社会公众

一、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电信诈骗案件现状反思

(一)案件数量的变化趋势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有着飞速的发展整体的社会转型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改变着人民的生活,互联网也成为了我国联结外来事物的一个重要门户,同时在社会的转型期互联网诈骗的案件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涉及到诈骗案件的起源在中国是来自于东南沿海地区,中国第一起处理的诈骗案件来自于台湾地区从台湾地区向中国传来的“六合彩”网络赌博成为了网络诈骗的第一起案件,而在进入到二十世纪末诈骗案件的数量有了更大规模的发展。

(二)在互联网背景中诈骗犯罪的变化趋势

1.此类诈骗案件形式越来越多。传统上的诈骗案件多以个人或几个人作案作案的方式多为语言的蒙蔽或当面接触后的诱骗,而如今网络技术不断更新发展诈骗的手段也是不断更换升级,当前主流的社交应用软件几乎是覆盖了整个校园所以这些应用软件就成了网络背景下诈骗的阵地包括微信微博QQ等最常见的社交软件还甚至一些游戏软件也成为诈骗的工具,此外钓鱼网站诈骗短信电话银行卡等都是在新时期的诈骗手段,所以从诈骗的形式来看是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趋势。

2.犯罪分子也呈现出越来越专业化的趋势。在诈骗工具中早已经不是用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能完成的诈骗活动,制作假的身份证银行卡等作案工具短信群发工具和软件,专门制作钓鱼网站的犯罪分子,改变声音的音频设备等都是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所兴起的作案工具,此外犯罪分子在选择诈骗对象也是越来越专业化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行骗手段,在针对特定少数人往往采用深入了解诈骗对象家庭成员信息和工作信息进行布局,如对将要拆迁地区的居民进行诈骗可能就会冒充拆迁办的工作人员进行电话接触的诈骗,而对于多数人进行诈骗则会采用流水线式的诈骗模式,利用大多数人贪图小便宜的心理进行剧本的安排,多人团伙作案在只要有一个人上当那么将会对其引诱误导,使一个受害者不断拉拢其他的受害者进入这个剧本。

3.当下网络电信诈骗团伙往往采用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听上去很荒谬却是真实存在的,诈骗团伙的首脑往往不在国内也不会露面,聘请专业化的技术人员负责诈骗中需要的技术性工具如虚假网站身份证银行卡和赃款转移洗白等技术工作,还有就是“销售人员”负责对诈骗对象进行分析和信息的采集,此外还包括了关键节点的“演员”在诈骗环节中的关键节点如汇款转账过程中扮演推波助澜的角色,这样一整套的诈骗组织的配置在操作起来就更容易得手了。

二、高校在校学生网络电信诈骗案件的特点原因的反思

(一)高校网络电信诈骗案件的特点

1.诈骗犯罪手段的多样化和隐蔽性趋势不断加强。在2013年福建某大学的受骗学生统计中网络诈骗、电信诈骗、情感诈骗和求职诈骗是在各类案件的前几名,但在所有的诈骗案件中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隐蔽性越来越强,甚至诈骗团伙中的成员都没有见过诈骗的头目,如网络诈骗更多的是通过社交网站QQ微信微博包括进而兴起的校校通和课程表等高校学生中所流行的社交软件很多都需要实名认证在校学生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方便快乐同时很容易将自己的信息泄露出去,被诈骗分子冒充教师或者学生家长采用网络借贷等手段骗走钱物。

2.高校诈骗案件针对的对象比较集中时间也比较具体。这多为大一的新生和毕业刚要步入社会的学生,而时间也集中在开学季和毕业季,骗子在这两个阶段能都频频得手更多的也是利用了一是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心所放松了警惕一是初入社会没有更多的防范意识。

3.高校学生网络电信诈骗案件的伤害性更恶劣。2016年8月山东女大学生徐玉玉在接到冒充教育局工作人员的诈骗分子的电话将自己的9900元学费存入到骗子的账户中,得知被骗后在报案回家路上因为纠结于心心脏骤停猝死不幸离世,年仅19岁的花季本应该享受生活的阳光却因电信诈骗而离开这个世界,这对于他们贫寒的家庭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造成的社会危害的也是巨大的。

(二)高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的原因

1.人的因素。很多犯罪分子被抓获后发现都是年纪很小的95后,之所以走上诈骗的道路主要还是利益的诱惑,一年诈骗几起案件就比普通工作要挣的多让这些年轻人趋之若鹜;此外更大的原因还是来自于高校在校生的价值观,很多通过QQ微信传播的诈骗信息都具有诱惑的目的,让这些受害者产贪图小便宜的心理,为了一点点的利益将自己的信息泄露给对方逐步的被对方带进布好的局,这给很多诈骗分子以可乘之机。

2.法制问题。不能否认的是目前为止相关的法制不健全也是导致,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整,同时也暴露出银行、电信部门在管理中的问题没有按照具体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毕竟整个诈骗环节受害人进行财物的转账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来完成的,没有相关法律对银行电信部门和金融机构进行强制性的监管致使这些机构部门没有履行好自己的预防电信诈骗的责任,在自身的管理中为了追求商业上的利益在监管中采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这让诈骗分子能够屡屡得逞。

3.学校管理问题。学校管理问题是造成校园网络电信诈骗案件频发的又一主要原因,校园的社会化不断强化尤其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大学城都是在郊区或是城乡结合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这就使得校园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大学是开放性更是让很多诈骗分子得以混入校园内,学校门卫和宿管职责不到位对外来人员不能有效管理各种虚假广告充斥着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空间,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校只注重管理忽视了教育与预防,一旦发生了类似的案件才会想着进行安全教育,并没有开展定期式的专题讲座和针对性的防诈骗安全宣传。

三、高校学生网络电信诈骗案件应对策略的反思

(一)完善银行部门保密系统

银行金融系统,在网络电信诈骗的整个操作过程中银行似乎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诈骗分子的隐蔽性很难进行面对面的行骗或是财物的占有都是以网银或一些支付平台进行的,由此可见银行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要是能在这个环节上进行及时的监管和预防将大大减少诈骗案件中受害者的损失,在ATM机和人工柜台中设立安全提示语,对转账账户进行确认并安全测评,对进行转账或汇款的可疑人员要进行详细询问和劝导如发现异常要及时和公安系统进行协调;同时加强金融网点对网络诈骗防范宣传,开放银行异地查证权限包括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的措施,这样能更有效的挽回受害者的经济损失。

(二)加强电信部门监管力度

电信部门也是预防校园诈骗案件发生的重要角色,在校学生最主要还是通过移动设备来接触诈骗信息电信部门也就成为诈骗分子最擅长的诈骗手段和方式,在这一块就需要电信部门加强对自身的监管,比如对400和800号段的实名制认证,对所出售电话卡都要进行实名制的信息采集,和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进行技术性的研发共同遏制网络电话蔓延的趋势靠技术的发展来推动安全性能的提升。

(三)提升学校部门安保措施

学校方面除了在校门口和宿舍门口的把握对外来人员进行严格的登记还要对校园中已经潜在的诈骗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很多被利用的学生往往充当了诈骗分子的枪手被一些利益所驱使在同学之间传播虚假诈骗信息自己成为了受害者也使同学成为了受害者,甚至在校园的公示栏中张贴海报来宣传诈骗信息,这就需要校安保部门对其进行及时的行为纠正。

(四)增强自身防诈骗能力

增强自身要增强防诈骗的能力,提高自身生活常识和法律意识,能够正确分辨出诈骗信息和其他不良的信息才是重中之重。学习法律知识一旦遇到网络电信诈骗要知道如何应对知道相应的法律条款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时补救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总结受害者对诈骗案件概述不难发现电信诈骗之所以能成功还是利用了受害人贪图小便宜的心理,所以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不为眼前的利益所蒙蔽不被拜金主义所驱使成为了预防电信诈骗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林梅玉.高校诈骗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2015,(12).

[2]杨中英,李梅.高校诈骗的特点与原因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8).

[3]陈志强.高职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文教资料,2009,(19).

[4]张善得,朱伟.浅谈高校诈骗案[J].科技视野,2012,(4).

[5]杨明.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电信诈骗案件引发的思考[J].学术探讨,2011.

[6]唐子君.电信诈骗犯罪打击难点及应对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3.

[7]王浩.网络违法犯罪及其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7.

作者简介:张津嘉(1994—),女,辽宁锦州人,思想政治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