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管理情绪能力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培养学生管理情绪能力初探

李铭峰

李铭峰山东省平度市特教中心266700

情绪是指有机体在生活环境中受到刺激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暂时的较剧烈的态度及其体验,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就是其中的几个基本形式。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管理情绪的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要培养学生管理情绪的能力,首先,我们应了解目前小学生不良情绪的现状及产生的因素。小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的因素是较多的,如学校压力过大、生活太紧张、父母的期望过高、同伴交往不良、个性中消极特征较多等等,主要来源于家庭、学校、社区三个方面。

要培养学生管理情绪的能力就应先尽力消除这些外因障碍。因此应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小学生在学校是一名学生,在家里是父母的孩子,在社区是未来的公民,这就决定了小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必须建立在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中。

一是以家庭教育为核心。在家庭中,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成为孩子心声的忠实倾听者。父母要保持积极的情绪,言行要得体,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心理环境,要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孩子,重视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是以社区为重要阵地。社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小学生身心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教育的实施,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小学生情绪的影响更为广泛、深刻。

三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导。教师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给学生提供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管理情绪的能力不仅对教学质量有所帮助,而且其益处贯穿整个人生。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懂得怎样控制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而不为这股力量所控制。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无法掌握。

如何让小学生懂得合理渲泄情绪、巧妙转移情绪、有效调控情绪及积极消除不良情绪呢?

首先,教育学生换位思考,建立同理心。

建立同理心就是要学生懂得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的情感、动机和行为,尊重他人的想法并做出适度的反应等心理形成过程。同理心对于道德的形成、人际交往、适应社会甚至学生的终身发展都至关重要。许多道德的义举都源于同理心的驱动,而许多罪恶的源头都源于缺乏应有的同理心。此外,教师对于学生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表现应予以重视并做出及时适当的反应,通过教师对学生情绪的高度重视、亲切关心、耐心诱导、严肃把握等同理心的示范来使其“钝化”了的同理心变得渐渐敏锐起来。其次是积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即设身处地地替人考虑,学会理解他人,并尝试交往中的感受。当其因尊重、理解、关心他人而获得对方相应的回报时,其感受往往是积极而热烈的,于是同理心便会慢慢萌生。

其次,积极组织有益的活动,掌握人际交往技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不良的学生,往往都性格孤僻,缺乏人际交往,长此下去,易引起恶性循环,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广交朋友,帮助他们结交良师益友,积极组织各种有益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往的活动,以加强学生的交往动机,促进其相互交往。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让情与知的发展互为条件,和谐共进。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本人不仅应在师生交往中充当重要的角色,而且要对学生的交往情况有较为清楚的了解和把握,对不和谐的交往情况应及时修正与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个人的情绪反应找到一个厚实的感情基础,那就是在交往中建立起来的集体情感。它可以成为重要的载体来承载与左右学生的情绪反应,并对其情绪发展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

第三,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与适当地渲泄情绪。

在情绪分析与调控的诸多方法中最有效的是理智分析法。这种方法要求当事人善于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是否合理,表现方式与程度是否合适,可能造成怎样的后果,对人对己是否有利,怎样摆脱情绪困境以及如何更好地消除已发生的不良情绪所造成的影响等等。因此,教师要教会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手段,让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表现。如愤怒情绪时可采用转移对象的方法;遇到挫折要学会多角度看问题,不要自寻烦恼;在兴奋的状态下,要尽力保持冷静,与伙伴分享快乐等。此外,让学生适当地渲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应受到场合、时间及特定情境的限制。可以通过开展实践课,让学生模拟社会生活中的人物情绪、行为、语言;也可以通过诗朗诵、演讲等形式来激发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渲泄不良情绪。

第四,树自信,顾眼前,培养不畏挫折的心态。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加以鼓励、肯定,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点燃他们自信的火花。一种充满赏识的目光,一句充分信任的言语,一个正确合理的评价,都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分阶段制定目标,有了阶段目标就会有更多成功的机会,要指导学生把眼前的事做好,从而让学生更多地感受成功的乐趣。

更为重要的是应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主动设置应有的困难与必要的障碍,用以磨砺学生的意志。通过一定的挫折教育,积累学生对成功与失败的真切体验,用以逐渐培养学生不畏挫折的精神,这样学生可以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之逐渐养成乐观、自信、不畏挫折的良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