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的临床应用探讨骆成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的临床应用探讨骆成贤

骆成贤

骆成贤

(武威市中医院;甘肃武威733000)

摘要:目的探究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某院接诊的100例中医内科疾病患者,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是对照组(50例,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50例,活血化瘀法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综合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性。结果?评价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评价用药安全性,观察组小于对照组,不同数据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内科疾病应用活血化瘀法实施治疗,总体治疗效果较好,而且用药期间不会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具有安全可靠的优势。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医内科的临床应用

引言

我国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瘀血”是指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机体内的器官或组织内血液淤积。淤血多是在外力作用下,使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所致。淤血是能够治病的“死血”,同时也是疾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中医内科通过中医经络,脏腑,气血津液等学说为指导,采用了活血化瘀的辨证论治方法治疗“瘀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某院接诊的100例中医内科疾病患者,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是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3岁~78岁,平均年龄(61.93±4.46)岁;疾病类型:15例头痛、13例腹痛、17例心悸、5例胸痹。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34岁~76岁,平均年龄(61.90±4.49)岁;疾病类型:14例头痛、12例腹痛、18例心悸、6例胸痹。两组患者入院时各项资料满足统计学中的可比性要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西医方法实施治疗,其中头痛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或者镇静止痛药物实施治疗;腹痛患者使用腹可安治疗;心悸患者吸氧治疗、静脉滴注肌苷、氧化钾等;胸痹采取吸氧、吸痰、镇静、硝酸甘油等常规西药治疗方法。观察组:1.中医辩护,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分析,及时进行辩证分析,明确患者病情患病程度;2.活血化瘀治疗,以中医针灸治疗为主,对患者进行活血化瘀治疗,针灸患者足底穴位,让患者疼痛症状缓解。3.按摩治疗,按照患者临床治疗中的要求,将患者治疗中的肿胀部位按摩,保障在相应按摩工作的实施中,有效地为患者病情控制奠定基础;4.活血化瘀汤,以中医治疗为主,对患者治疗中的用药分析,保障在相应用药分析中,能够有效地为患者的病情控制奠定基础。以泻法治疗为主,通过这种泻法治疗控制,有效地为患者病情控制奠定基础。5.胸痹患者使用血府逐瘀汤,基本方:郁金6g,桔梗15g,黄芪30g,川芎30g,桃仁10g,人参20g,降香10g,生地黄10g,赤芍12g,枳壳6g,牛膝20g,红花10g,当归12g,柴胡10g。不同患者根据开具的药方,将药物用水煎熬,最终保留药液约300mL,每次150ml,每天2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治疗效果;(2)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评价标准

综合不同患者临床症状对其治疗效果做出评价,其中:(1)显效:治疗完成后,不同患者对应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2)有效:不同患者相关症状大部分消失,存在轻微症状,生活能力轻微受限;(3)无效:大部分症状仍然存在或者病情加重,正常生活严重受限。总有效率是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5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2.0中,不同参数均属于计数资料类型,用百分比表示,差异性x2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评价两组患者综合治疗效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对应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因为内科疾病较为复杂且种类多,所以在人们生活方式不断转变形势下内科疾病患者人数不断攀升。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用吸氧和抗生素方式治疗内科疾病,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该常规治疗方法并不能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在针对患者病情控制中,应该以科学的治疗方案为基础,确保在治疗方案的设计和处理中,能够对患者治疗工作实施的科学化控制提供保障。由于患者血瘀的引起因素不同,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示出患者病情治疗控制需求,需要对其治疗控制中的主要方式调整,适当优化患者中医治疗方案,为患者病情控制的最大限度提升奠定基础。中医内科疾病治疗期间不仅需要考虑疾病特点,同时还需要考虑疾病的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性,从而综合性的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兼顾用药疗效与安全性。中医内科收治患者多为气血津液病症,其发病与淤血形成有着密切关系,此类患者多存在瘀血内阻、血行不畅,血流不畅可引起不同部位出现持续疼痛,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工作与学习。依据中医对血瘀疾病的病因分析,此类引起的疼痛可采用活血化瘀方法进行治疗。《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中均有活血化瘀法的记载,活血化瘀通过多种活血化瘀药物的综合,具有化瘀行滞的作用,通过平衡气血、调节阴阳与疏通活血等多重作用,帮助患者扶正祛邪,淤血消除,疼痛自然消失。结合研究结果,不同中医内科患者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治疗,与西医治疗对照组相比,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的观察组,其治疗总有效率更高(96.00%与84.00%),说明中医活血化瘀法对中医内科疾病治疗更加有效,与此同时,中医治疗期间的药物副作用更少,能够保证患者规律用药。不同活血化瘀药物中,使用的活血化瘀药物较多,比如丹参、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等,单一药物有效,但是多种药物共同作用,能够强化活血祛瘀与通络作用,改善气血形态,使得淤血消散。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疾病应用活血化瘀法实施治疗,总体治疗效果较好,而且用药期间不会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具有安全可靠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卫东.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2):149-150.

[2]徐宗超.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8,31(12):85.

[3]杨程.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8,41(0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