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式疼痛管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1

路径式疼痛管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

胡彦婷

胡彦婷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观察路径式疼痛管理法缓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依据临床路径模式设计制定疼痛管理法,选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共计68名,其中观察组34名纳入路径式疼痛管理;对照组34名仅采取被动药物镇痛,最后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umcricRatingScalc,NRS)进行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当日评分6.02±1.62,术后1-3日评分3.23±1.46,术后4-7日评分3.07±0.97,对照组患者术后当日评分6.86±2.04,术后1-3日评分4.69±1.87,术后4-7日评分4.24±1.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路径式疼痛管理法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疼痛程度。

【关键词】临床路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疼痛管理

目前,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髋部骨折患者逐年增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提高此类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术之一(1)。其主要目的是重建关节稳定性、纠正畸形、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2)。然而,疼痛是人工髋关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20世纪80年代首次将一种质量效益型管理模式——临床路径,应用于健康保健领域(3)。它作为确保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管理工具,在许多国家医院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本研究尝试采用临床路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我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22例,平均年龄(68.14±3.4)岁;观察组中,男10例,女24例,平均年龄(66.32±2.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均运用疼痛的数字评价量表(NumcricRatingScalc,NRS)对患者进行评分。对照组中,术前无干预措施,术后对于NRS>3分的患者给予被动止痛处理。观察组按照疼痛管理路径表(见表1)对患者进行综合干预。

通过路径式疼痛管理,观察组34例患者术后当日、术后1-3日以及术后4-7日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最主要的症状为中到重度疼痛,这不仅降低患者的舒适度,还会降低患者的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导致患肢肌力及关节康复训练不能顺利进行(5)。而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6),超前镇痛是指在脊髓发生痛觉敏化之前采取镇痛措施,以阻止外周损伤冲动向中枢传递,使之降低到产生中枢敏化阈值以下(7)。多模式镇痛是联合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镇痛药物或镇痛方法,镇痛作用相加或者协同,同时每种药物剂量减小,不良反应相对减少。(8)本研究将超前镇痛、多模式、多元化镇痛等理念植入临床路径表的制定中,实现了有效的、副作用低的镇痛效果。

3.结论

通过路径式疼痛管理法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疼痛程度,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的若干问题与新概念【J】.王满宜,危杰.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01)

【2】李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阶段性护理干预在预防假体脱位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37-38.

【3】CoffeyRJ,RichardsJS,RemmertCS,etal.Anintroductiontocriticalpaths【J】.QualManagHealthCara,2005,14(1):46-55.

【4】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59-61.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0.01.023.

【5】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的髋病分析【J】.张洪,刘波,贾佑民.中华骨科杂志.1995(03)

【6】陈丽芳,翁留宁.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4):23-24

【7】DahlJB,MoinieheS.Pre-emptiveanalgesia【J】.BrMedBull,2004,71:13-27.

【8】StephenBM,MartinK.WallandMelzack’stextbookofpain【M】.5thed.London:ChurchillLivingstone,2005:160,36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