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桐叶烧伤油在烧伤创伤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复方桐叶烧伤油在烧伤创伤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毛俊涛

毛俊涛(河北省中医院美容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桐叶烧伤油与紫草油、磺胺嘧啶银治疗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复方桐叶烧伤油与紫草油、磺胺嘧啶银粉纱条覆盖组织治疗烧伤创面进行比较。48例患者通过随机抽取分成3组,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组20例,紫草油对照组14例,磺胺嘧啶银对照组14例。结果: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12.55±5.5)天,紫草油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20.33±5.59)天,磺胺嘧啶银对照组愈合时间(19.58±8.2)天,治疗组比对照组至少提前7天,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桐叶烧伤油具有明显的改善局部疼痛及肿胀、渗液等症状功能,具有抗感染、避免Ⅱ度创面进一步加深、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的功效,加快可以在烧伤创面上推广使用,尤其是Ⅱ度烧伤创面。

【关键词】烧伤;复方桐叶烧伤油;紫草油;磺胺嘧啶银;创面处理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4-0129-01

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原则是预防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从而加速烧伤创面的修复和愈合。我们省中医院整形科使用湘西宏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复方桐叶烧伤油,临床数据来源于我院的2008年年4月-——2010年10月间48例Ⅱ度烧伤病人,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将4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紫草油对照组、磺胺嘧啶银对照组,然后观察三组创面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并进行比对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8例患者,均为浅Ⅱ度、深Ⅱ度烧伤,其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6.8岁。将48例患者随机分成复方桐叶烧伤治疗组和紫草油对照组、磺胺嘧啶银对照组,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组实验数据20例,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烧伤面积最小者5%,最大者32%;紫草油对照组14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烧伤最少者40%,最大者31%;磺胺嘧啶银对照组14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4例,烧伤最少者6%,最大者30%。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创面面积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组浅Ⅱ度烧伤创面。首先将水泡挑破,使水泡中液体流出,然后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消毒;把纱布浸泡在复方桐叶烧伤油中,(或把复方桐叶烧伤油均匀地涂抹在纱布上),随后在烧伤创面覆盖,覆盖面积超过创面面积边缘2—3cm,并包扎固定,换药频率是2—3天一次;对于面前、会阴部等不适于包扎固定的位置,采取行半暴露的方法,涂药频率为4—6小时一次。

1.2.2深Ⅱ度烧伤创面及感染创面先清除创面水泡皮及腐皮、创面坏死组织及分泌物,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将药液制成的油纱布覆盖创面,无菌敷料包扎固定,二到三日换药1次,每次换药时清除坏死组织及创面分泌物,直至创面愈合。

1.2.3紫草油对照组单用紫草油张纱布覆盖,其它处理方法与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组相同。

1.2.4磺胺嘧啶银对照组首先配制磺胺嘧啶银1%的混合悬浮液,然后把纱布放在配制好的混合悬浮液中浸泡,其处理方法和操作步骤与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组相同。

2结果

2.1创面愈合情况观察使用复方桐叶烧伤油进行烧伤创面治疗的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3天,患者创面全部愈合,无疤痕增生现象或疤痕增生不明显,使用紫草油进行烧伤创面治疗的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1天,发生3例感染病例;使用磺胺嘧啶银进行烧务创面治疗的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0天,发生4例感染病例。

2.2观测结果表明复方桐叶烧伤油用于浅Ⅱ度、深Ⅱ度创面治疗的愈合时间明显比紫草油、磺胺嘧啶银缩短,时间约7—8天。

2.3毒副作用观察复方桐叶烧伤油、紫草油、磺胺嘧啶银在治疗烧伤创面时均未发生局部刺激症状和过敏反应。通过对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检查,三组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2.4感染情况观察临床观察将创面有脓性分泌物作为诊断创面感染的标准,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组感染率明显低于紫草油对照组、磺胺嘧啶银粉对照组(p<0.05)。

3讨论

烧伤创面愈合是极复杂的过程,它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增殖、结缔组织形成、创面收缩和创面重塑,如何合理的使用治疗药物从而达到提高创面愈合速度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将思索的问题。

复方桐叶烧伤油,主要成分为桐叶、芝麻油。桐叶成分中含有熊果酸,研究表明,熊果酸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保护间生态组织的功效;桐叶油能够消肿、解毒、抗感染;芝麻油作为药物基质,对于防止烧伤创面干燥进一步加深、烧伤组织溶解的迅速脱落有一定的疗效;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复方桐叶烧伤油在治疗烧伤创面尤其是Ⅱ度烧伤创面临床疗效中,明显优于其它烧伤愈合药物,且操作方法简单,患者易于接受和掌握,是一剂值得推广使用的治疗烧伤创面的药物。

参考文献

[1]戴自英.临床抗苗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79

[2]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药出版社,2003(1):34-35

[3]山东中医学院中药方剂研究室.中药方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191-196

[4]伍素华.烧伤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