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备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1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备课

蒋铁娟

蒋铁娟吉林省辉南县第五中学135100

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旧的课堂教学结构,在教学上体现“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教师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结构。作为课堂教学基础的备课工作,就必须由备教为主转变为备教与备学相结合,以备学为主。这就是说,教不能代替学,教是为了调动学,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都是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

一、教案与学案的不同内涵

以往教师写教案时,总是把教学目标作为教案的第一项,一般的顺序都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思想教育目标”。它的根据来自教材,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成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案例,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虽然学校也一再强调“既备书”、“又备人”,但在“备人”上总是思考不具体、不深入。新课改则要求教师备课的重点是“学案”。“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开启学生智慧和发展学生能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采用启发式、研究式教法的案例,学生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亲自体验、深切感悟,既学习知识又发展能力,既掌握方法又了解过程,既注重学习态度又注重价值观的形成。“教案”与“学案”一个侧重于教师“给予”,一个侧重学生“拿来”;一个侧重于“学会”,一个侧重于“会学”。两者虽然紧密联系,但在目标要求、课堂角色、教学方式方法甚至培养结果上,都有本质的不同。

二、学案的基本构成因素

一份完整的学案,包括:

1.教学过程设计,主要是问题设计。

我们主张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的学习上面,即在“学”上狠下功夫。教学环节要把学生的“自学”和“共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的导学应努力体现在学生“自学”和“共学”之中,真正起到启发、点拨、调控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学案时把学案设计成一份引导探索型的自学提纲。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求知,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精心构筑问题链。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还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

2.教学方法设计,应遵循创造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风格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合学生、适应教材的教学方法。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激起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适时、灵活地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譬如介绍知识背景、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语言、多媒体的运用等等。

三、学案的主要特点

教师备“学案”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创新教育理念的体现,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南。它有三个特点:

1.主体性。

对学案设计而言,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它的目的、目标。所以,要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设计答案过程中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从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规律出发,做到有针对性。应依靠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过程,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各个教学环节都要引导和组织学生自主完成,应信任学生,注重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2.探索性。

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应科学地设计问题,引导探索,让学生在探索的长河中劈波斩浪、奋勇前进,直到登上成功的彼岸。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和创新的起点,教师要用启发式教学为学生创造发问的氛围、条件、环境。

3.引导性。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索性,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约束课堂、对学生听之任之;恰恰相反,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肩负起责任。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和学,课上要积极施教,应变有术,引导得法。这样师生才能默契配合、和谐相处,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创建教学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