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二度烧伤区肉芽肿样改变5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浅二度烧伤区肉芽肿样改变5例

张伟杨艳菲苑亚军

张伟杨艳菲苑亚军(盘锦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辽宁盘锦124010)

【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4-0224-01

【摘要】目的探讨烧伤区肉芽肿样改变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组5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愈后观察。结果5例患者愈后良好,无复发。结论烧伤创面处理不当是形成肉芽肿改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肉芽肿样改变创面处理不当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6-2011年,笔者单位收治浅二度烧伤区肉芽肿样改变患者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12-34岁。烧伤面积1%-3%TBSA,均为浅二度烧伤。烧伤原因:热液烫伤3例,火焰烧伤2例。本组患者烧伤后均自行外涂京万红软膏或湿润烧伤膏。伤后10天左右,烧伤创面基本上皮化时,创面出现红色疱疹,开始时如米粒大小,渗出较多,局部瘙痒明显,随后迅速融合成片,高出皮肤,呈不规则瘤样生长,直径1.0-1.5厘米不等,表面凹凸不平,有分泌物覆盖,创周炎明显。

1.2治疗方法

入院后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创面每日庆大霉素盐水冲洗后银锌霜换药包扎,患肢抬高。待炎症减轻后手术切除肿物、创面植皮覆盖。术中以手术刀切除增生肿物,深度以到达新鲜脂肪组织为准。以双氧水、生理盐水以及庆大盐水反复冲洗创面后以中厚皮片覆盖创面。术中病理回报:表皮过度角化不全,伴皮下炎性肉芽组织及化脓性肉芽肿。术后静点头孢孟多酯等药物抗炎治疗。

2结果

本组5例患者术后皮片均成活良好,出院后随访肉芽样组织无复发。

3讨论

肉芽肿在皮肤科临床治疗中有相应的诊断标准,分为非感染性肉芽肿及化脓性肉芽肿,烧伤临床较少见。非感染性肉芽肿发病原因一般认为与物理、化学及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多样性[1]。而化脓性肉芽肿又称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为含有大量增殖毛细血管的血管瘤样肿瘤,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本组5例烧伤患者尽管受伤原因不同,但均为小面积浅二度烧伤,伤后未到正规医院治疗,自行涂用京万红软膏或湿润烧伤膏。此类膏剂杀菌效果差,容易造成创面污染,而成为良好的细菌培养基,导致创面感染。有文献报道,外用湿润烧伤膏可引起感染,刺激肉芽组织异常增生,形成假上皮瘤肉芽肿改变[2]。因此,烧伤创面处理不当是形成肉芽肿改变的主要原因。

分析本组患者,笔者认为烧伤后肉芽肿样病变有以下特点:(1)病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治疗过程中有外用中药膏剂病史。(3)病变多发生于烧伤创面基本愈合时。(4)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因此,早期正确处理创面,合理选择外用药物是预防创面肉芽肿发生的关键。另外,本组病例均发生于烧伤创面即将上皮化时,亦不能排除外伤及化学刺激等诱因引起肉芽肿的可能。烧伤创面在愈合早期仍属不稳定期,在康复治疗及护理中要注意局部的保护,避免外伤、摩擦以及使用或者接触刺激性药物。

参考文献

[1]赵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16-918.

[2]邢继平,武秀平,姚兴伟,等.湿润烧伤膏致小儿烧伤创面假上皮瘤样肉芽组织增生八例.中华烧伤杂志,2002,1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