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3

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文轶

文轶洪雅县中医医院四川眉山620360

【摘要】目的:探讨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中我院收治的12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随机将参与实验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中患者有72例,对照组患者有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LVESD、LVEDD、LVEF及NT-proBNP变化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分级低于实验组中的患者。实验组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患者。实验组中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变化及NT-proBNP水平变化优于对照组中的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结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常规治疗联合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果优异,对患者的心功能有明显的改善。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心力衰竭心功能改善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ectofstatinsinthetreatmentofchronicheartfailure.Methods:128patientswithchronicheartfailurewereselectedinourhospitalfromMarch2013to3in,including72patientsintheexperimentalgroupand56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conventionaldrugs,andtheexperimentalgroupwastreatedwiththecombinationofstatinsonthebasisofconventionaltherapy.Cardiacfunctionclassification,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and6minwalkingtest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theheartfunctionaftertreatmentinthecontrolgroupwaslowerthanthatintheexperimentalgroup.The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and6minwalkingdistanceintheexperimentalgroupwerebett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Conclusion:inthetreatmentofchronicheartfailure,theclinicaleffectofcombinedtreatmentwithstatinsisexcellent,andtheheartfunctionofpatientswithchronicheartfailureisobviouslyimproved.

Keywords:statinsheartfailureheartfunctionimprovement

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一些不良饮食以及生活习惯,心力衰竭患者人数每年持续增长。心力衰竭是由于高血压、心肌病以及冠心病等疾病引起的综合征,病因复杂,死亡率高。本次实验所提到的他汀类药物是一种HMG-CoA还原抑制酶,可以通过自身竞争性减少胆固醇合成。可以对血栓的形成有抑制,对神经进行保护并进行调节。降低脂肪含量,有效的对心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改善。对治疗心力衰竭有着显著的疗效。我院本次试验采用常规治疗联合他汀类药物临床效果显著,现将本次实验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中我院收治的12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随机将参与实验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本次实验均对本次实验进行了解并同意。实验组中女性患者有36例,男性患者36例。对照组中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有24例。实验组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年龄分布为49岁-72岁,平均年龄为(59.1±9.8)岁。对照组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年龄分布为51岁-71岁,平均年龄为(60.5±10.2)岁。实验组中患者病程分布为1年-13年,对照组中患者病程分布为1年-14年。实验组患者中合并冠心病有36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有26例,心肌病患者有10例。对照组患者中合并冠心病有28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有20例,心肌病患者有8例。所有参与本次试验的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患者无严重的其他器官功能障碍,无全身性炎症,无重度感染。参与本次实验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及病程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患者给予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扩张剂以及胆固醇受体拮抗剂等进行联合治疗。实验组中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上述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进行干预治疗。他汀类药物治疗每天一次用药,使用阿托伐他汀每一次用药给予15mg。对患者进行追踪调查,比较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LVESD、LVEDD、LVEF及NT-proBNP变化差异,定时比较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软件对患者的治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4评价标准(1)心功能分级:采用NYHA分级为Ⅰ、Ⅱ、Ⅲ、Ⅳ级。Ⅰ级表示在日常活动中无心力衰竭表现。Ⅱ级表示心力衰竭在日常活动中有表现,如呼吸困难、乏力等。Ⅲ级表示低于日常活动量时,依然有心力衰竭的表现。Ⅳ级表示无任何活动时有心力衰竭的表现。(2)通过超声检查仪对患者的左心室末期容积以及收缩末期容积进行计算分析得出患者的射血分数。(3)通过彩超确定患者LVESD、LVEDD、LVEF的变化情况。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实验组中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心功能分级达到Ⅱ级的患者有39例,达到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33例。治疗后心功能分级达到Ⅰ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19例,达到Ⅱ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37例,达到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16例。对照组中的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心功能分级达到Ⅱ级的患者有32例,达到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24例。治疗后心功能分级达到Ⅰ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8例,达到Ⅱ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30例,达到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18例。两组治疗前均没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达到Ⅰ级,实验组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的7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2.8±4.3)%,对照组中的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7.6±1.7)%,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射血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变化优于对照组中的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验组中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中的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本次试验发现,实验组中使用常规药物并联合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单纯使用常规药物治疗。

3.讨论

3.1他汀类药物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

3.1.1心肌细胞功能正常与否与心肌细胞膜内胆固醇的含量高低有密切关系。他汀类药物可以对心肌细胞膜内的胆固醇含量进行调节,使得相关性酶的正常功能不受影响[1]。从而保证能量以及钙离子的转运,降低心肌收缩性减弱的发生[2]。

3.1.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是慢性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他汀类药物能够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介导的心肌肥厚和纤维化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3]。并且可以对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受损有明显的改善。

3.1.3他汀类药物可以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进行调节,改善交感神经的活化以及副交感神经的抑制[4]。猝死的发生与心脏神经功能的紊乱有直接的关系,调节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可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发生。

3.1.4他汀类药物可以在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缺血处诱导心血管的形成[5]。还可以显著的提高侧支循环评分,显著改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有助于严重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的形成,缓解压力。

3.1.5他汀类药物一方面也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浓度。从而对患者心功能的损伤起到减缓的作用,并可以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改善。

3.2心力衰竭是一种死亡率高、病情复杂的一种晚期病症。常常伴随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感-肾上腺素系统受体激活的现象、氧化受损以及炎性因子的增多等。我院本次实验中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6min步行试验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并且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药物治疗。但是使用他汀类药物会有一定不良反应,我院会对此进行进一步研究,从而达到对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李舒,刘凤岐,马丹等.心区交感神经阻滞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7):596-598.

[2]高润霖.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应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8):635-636.

[3]李忠华.他汀类药物应用于社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依从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7):1156-1158.

[4]张静,张素艳,耿晓妍等.他汀类药物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血清中IL-6及IL-10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5):730-733.

[5]赵水平.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防治中的作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0):966-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