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1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向淑春刘畅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局直第二初级中学向淑春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局直第二初级中学刘畅

课标要求及分析: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的一、数与代数(二)方程与不等式10.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是能,学习水平为掌握,学习内容是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教材分析: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掌握解法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思想和解题步骤,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发现—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三步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参与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数学建模,在复杂的实际问题中体会建模过程,找到突破点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也为学生后面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奠定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优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并且已经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思想和解题步骤,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上,已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

劣势:学生学习应用题有畏难情绪,其原因就是不会把实际问题数学化,从具体问题抽象出等量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教材分析中指出:“学生体验参与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数学建模,在复杂的实际问题中体会建模过程,找到突破点解决问题”。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平均增长率问题。

课标要求“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但从学情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不会把实际问题数学化,从具体问题抽象出等量关系”。根据课标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读懂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正确构建数学模型。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平均增长率问题。

(2)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学生提高数学建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流程:

活动一、复习提问,引入新知。(预设时间5分钟)

某种细菌,一个细菌经过两轮繁殖后共有256个细菌,每轮繁殖中平均一个细菌繁殖了x个细菌,则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

【点评:三个练习目的是为归纳公式做准备,得到增长率公式,明确公式中的基本形式。】

活动三、初步运用、巩固新知。(预设时间15分钟)

例题:两年前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5000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现在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3200元,求一吨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但在解方程过程中方法的选择可能会出现问题。一名学生板演过程,教师巡视,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播。

2.注意:(1)1与x的位置不要调换(2)解这类问题列出的方程一般用直接开平方法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

【点评: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突出重点】

活动五、课外延伸、分层作业(预设时间1分钟)

A组:教科书43页12题、48页7题

B组:练习册39页1——6题

【点评:巩固新学内容,分层作业,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总体点评:

本节课教师基于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如何将实际生活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解决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向老师在设计中有如下几点值得借鉴:

1、用基础题作为引入,层层递进分散难点,容易让学生接受,将难点一步一步化解,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通过总结归纳,加深了对平均增长率问题的理解。

2、不同类型练习的选择,让学生体会,平均增长率问题也不是只套公式即可,要灵活运用,万变不离其中。

3、注重学生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掌握和应用,体验了归纳猜想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等。

总之,本节课向老师的带领下,充分显示出数学研究的特性——严密的逻辑性,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良好习惯。通过例题与习题学会灵活运用新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新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