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品行的现状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浅析中学生品行的现状与对策

张继韦

黑龙江省宝山农场学校张继韦

摘要: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是合格的青少年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社会正进入全面转型期,多元化道德取向的迷雾却把人们引入了一种暂时的心灵失序与迷惘境地,而这一变化也在深刻地影响着年轻的一代。当我们把目光聚集在当代青少年身上时,却令人遗憾的发现,他们的品行状况很是让人担忧。严峻的现实警示我们,对中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规范教育,已成为现代德育中日益突出又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道德行为现状对策

一、现状

青少年是社会的希望,其道德品质是他们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也是社会精神面貌的一个缩影。从总体上看,当前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状况都是比较良好的。但是,当前中学生身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首先,自理能力较差,过于依赖别人,任性妄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其次,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远大志向,特别是部分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富裕的,劳动意识缺乏、艰苦奋斗意识消退,进取精神弱化。第三,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节,即只会说不会做。第四,追求享乐主义。第五,一些青少年缺乏关爱意识、公共意识和规则意识,常常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交往中过分强调个人得失。最后,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小挫折就心灰意冷,感觉天塌下来了一样,从而出现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严重偏差行为,有的甚至采取极端的方式,杀害生母的徐力、残害动物的刘海洋等,上述这些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追因

初中生的品行问题是多个层面的原因造成的,家庭、学校、社会及网络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目前,很多家长都有着浓浓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心理,将自己无法实现的想法和志向全部加在孩子身上。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孩子只要成绩好,不会做家务、不懂得关心尊重他人等等都是次要的;只要成绩好,自己的孩子就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为此,每到周末、假期,孩子们不是有时间充分释放孩子爱玩的天性,而是奔波于家长们给选报的各类补习班。另外,单亲家庭的数量呈递增趋势,家庭的不完整、教育的不全面、社会的偏见也极易造成某些青少年对社会的仇视、对人类的怀疑。

其次,学校虽然一直标榜推行素质教育,而实际上仍是应试教育之风盛行。成绩、名次还是最重要的,为提高升学率,学校、老师给学生订购各种练习册、增加主课的上课时间,减少甚至取消在他们眼中无用的科目,如音乐、体育、美术等等。

再次,社会中不良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中存在一些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如拜金主义泛滥、价值观颠倒、美丑是非混淆、急功近利盛行等等,都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判断能力,致使其对正规的学校教育产生怀疑,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最后,网络的错误引导。网上冲浪是青少年追逐的热潮,许多中学生更是以当“网虫”为荣。网上的暴力信息、色情信息、网络游戏都对正处于青春萌动期的青少年尤其是自控能力较弱的初中生有着致命的诱惑力,致使他们过多地沉迷于网络,旷课、逃学、成绩下降、不辨是非、不能正确规范自己的行为,严重者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对策

道德是判断一个人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是评价一个人的尺度。对大多数人来说,道德是个人良心的自觉遵守,无需周边人群的社会压力制约。人们对一个人的道德评判,主要来自于这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人们往往“听其言而观其行”然后作出评判。

檀传宝博士接受访谈录《“德——美育”的建构》中认为“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这个概念是以唯物辩证法的内外因关系为指导,认为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方面不断自主建构是其德性形成的内因,是主导型的因素。面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其途径主要有:

首先,要摆正思想道德教育的位置。人的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的教育。创新精神包括人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哲学思辨品质;包括人的远大理想信念和科学世界观;包括开拓进取的观念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等等,而这些正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只有认识了思想道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实践中,才能避免流于形式。

其次,学校、家庭、社会三管齐下。学校和老师之间要达成共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紧紧围绕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不要在唯分数的大环境中迷失育人的根本任务,要使全部教育活动与培养学生远大的人生抱负、顽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密切结合起来,以保障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要加强学校和家长的紧密配合。家庭和学校信息沟通得好、教育方法得当,才能形成良性互动。为了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学校可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长参加的专题讲座、培训班;社会也应关注中学生的成长问题,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关爱学生,经常为学生创造道德实践的机会,注重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只有从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心成为生活的主人,我们的德育教育才会因此变得“有用”和“有效”。

道德的升华是人类不断向文明进化的载体。加强对中学生的品行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惟有这样,我们的德育才能无愧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伟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