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BNP、cTnI及心肌酶谱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血清BNP、cTnI及心肌酶谱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

李驰宇

伊春市第一医院153000

摘要:目的检测血清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cTnI)和心肌酶谱水平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BNP、cTnI和心肌酶谱水平,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上述指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BNP、cTnI、CK以及CK-MB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观察指标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不断增加,患者血清BNP、cTnI和心肌酶谱水平也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cTnI和心肌酶谱水平可以有效的反应患者的病情,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心力衰竭;脑钠肽;心肌肌钙蛋白;心肌酶谱;心功能分级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导致机体出现的相关症状与体征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原因与心室或心房受累有密切关系,临床上以左心衰竭常见,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临床研究发现,在心衰的过程中,有关于心功能的一系列指标会跟随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指标的变化成为对心衰病情监测的有效数据。本文观察分析了检测血清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cTnI)和心肌酶谱水平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符合《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指南更新亮点解读》中关于CHF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6.59±6.47)岁,心功能分级:II级18例、III级16例、IV级14例。另外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6.52±4.57)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第2天、对照组在体检当日抽取空腹静脉血5mL,离心取血清,采用免疫层析法(DICA)检测血清中BNP、cTnI;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心肌酶谱水平。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清BNP、cTnI和心肌酶谱水平比较

表1两组血清BNP、cTnI和心肌酶谱水平比较(x±s)

3讨论

据报道,若在心力衰竭患者早期给予及时的基础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效果,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BNP是由心脏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心脏神经激素。正常人血液循环中只存在少量BNP,而且只于心室充盈压升高或者心肌纤维受到刺激时才可分泌。而心力衰竭病人因为心脏结构受损,导致外周循环中BNP异常升高。因此,检测血清中BNP水平可敏感地反映心室功能的改变[2]。cTnI是一种调节蛋白,只存在于心肌内,在心肌收缩和舒张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心肌受损时,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增高,导致cTnI外流,外周血中cTnI水平增高。因此,血清中的cTnI可以敏感地反映心肌受损情况。心肌酶谱也可反映心肌细胞的健康程度,当心肌酶异常升高且高于正常范围时,就应该考虑心肌受损的情况[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BNP、cTnI、CK以及CK-MB水平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观察指标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随着心功能分级的不断增加,患者血清BNP、cTnI和心肌酶谱水平也逐渐增加。综上所述,联合检测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cTnI和心肌酶谱水平可以有效的反应患者的病情,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屈永生,蔡瑞珍.cTnI、心肌酶谱、血清BNP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3):80-81.

[2]周桂芳,周德卫,盛晶霞.血清BNP、cTnI及心肌酶谱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7):2444-2446.

[3]李建设.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BNP、cTnI及心肌酶谱水平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6):2069-2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