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缺损影响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缺损影响评价

左康胜

浏阳市集里医院神经内科湖南浏阳410300

【摘要】目的:评价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缺损影响。方法:102例自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根据治疗法分为参照组51例常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51例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药物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与预防总有效率比参照组高,不良药物反应比参照组少,神经功能评分经治疗评分下降,且观察组评分比参照组更低(P<0.05)。结论:脑血栓患者治疗中,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药物反应发生事件,确保预防效果,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脑血栓;临床疗效;神经缺损

脑血栓因患者脑动脉主干血管厚度增加,闭塞管腔,诱发脑部局部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或者缺氧死亡。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目前脑血栓发病率男女比例约为1.3:1[1]。脑血栓具有发病高、致死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不仅影响到生命安全,而且还造成家庭及社会动荡。基于此,临床中为改善此疾病的治疗效果,采用溶栓药物治疗取得显著成效。本研究就收治的102例脑血栓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7年1月-2018年2月接受本院治疗的脑血栓患者102例,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纳入标准:经临床生化检查、辅助头部CT和脑血管造影检查,CT诊断发现梗死灶,确诊;血压控制在100-180mmHg;无脑出血;患者及家属同意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意识障碍;心肝等器官功能不全。参照组患者男女比例25/26,年龄55-77岁,平均年龄(62.39±3.23)岁,病程4.5-6h,平均病程(5.25±0.76)h。观察组男女比例27/24,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2.43±3.28)岁,病程4.6-6h,平均病程(5.28±0.82)h。组间数据经对比分析,不具有统计学价值。

1.2治疗方法

参照组: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使用阿司匹林,同时使用阿托伐他汀稳定板块,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尿激酶溶栓(广东天普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034,规格:25万单位)治疗,按照病人病情适量用药,病程处于4.5-5小时范围,给予生理盐水100ml中加入100万U尿激酶;病程处于5-6小时,给予生理盐水150ml中加入100万U尿激酶,均行静脉滴注。同时当患者体重发生变化时,调整尿激酶剂量,体重>70公斤,尿激酶使用剂量调整至150万U,均速30分钟滴注毕[2-3]。随后对两组患者随访90天,并给予预防治疗。

1.3观察指标

用神经功能缺损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低。临床疗效与预防评价标准:经临床治疗、90天预防,患者神经功能改善70%以上,预防效果显著无不良药物反应,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视为显效;经临床治疗、90天预防,神经功能改善70%-45%,预防效果尚可不良药物反应率15%以下,临床症状体征有所缓解视为好转;经临床治疗、90天预防,神经功能改善45%以下,预防效果差,不良药物反应率15%以上,临床症状体征加重视为无效[4]。不良药物反应包括:胃肠道、过敏。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临床疗效及不良药物反应分析,卡方验证;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验证。当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P<0.05时,代表研究统计学价值存在。

2.结果

2.1临床疗效、不良药物反应分析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08%,不良药物反应7.84%,参照组为90.19%和13.7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P<0.05,见表1。

表1临床疗效、不良药物反应分析(n)%

3.讨论

脑血栓作为临床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临床采用溶栓药物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在患者脑组织供血中断坏死前,采用该药物治疗让闭塞脑血管状态转变,阻止病变。目前临床中采用常规治疗,经过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稳定板块等治疗,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但是由于常规治疗临床疗效有待提高的原因,所以临床主张采用溶栓治疗法,经多年溶栓治疗分析,生物利用率提升90%以上,但是由于部分溶栓药物治疗较低,活性比值无法到达3%[5]。因此,临床中通常使用尿激酶作为溶栓治疗的对症药物,治疗作用一般表现在:凝血酶和凝血活性因子的抑制两方面,两项均依赖于抗凝血酶和戊糖结构结合,所以通过抗凝血酶和戊糖结构增加,抗凝血酶作用得到发挥;经过相关文献报道脑血栓具有30%进展为脑梗死的几率,而主要发病机制与患者的血栓再生成具直接关系,另外尿激酶可以增强抗凝活性和纤溶作用,让血管内皮细胞纤维蛋白溶解酶激活释放,减少球蛋白酶的功效,所以临床中可有效抑制血栓形成、进展[6]。另外尿激酶作为健康人体尿中提纯得到的一种酶蛋白,其主要有高分子尿激酶、低分子量尿激酶混合组成,该药物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酶溶解过程,尤其是纤维蛋白凝块降解作用,缓解患者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等作用,以便提高溶栓效果。另外通过静脉尿激酶注射后,15分钟血浆药浓度可达高峰,6小时后只需升高,24小时后逐渐减速恢复正常。但使用该药物的同时也带来很多不良反应,因该药物是一种新药,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局部出血、过敏、休克时,药物应微量或者停止使用。

综上所述,观察组较参照组而言,临床疗效高、不良药物反应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优,组间数据差异P<0.05。因此,对脑血栓患者治疗中采用尿激酶溶栓,有利于帮助患者将不良药物反应减至最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肖武玉,陈威,唐传蓉,等.尿激酶溶栓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及神经功能的效果[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7,20(1):87-89.

[2]曾志伟,吴燕生.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6):907-909.

[3]曹志红,智孔亮,卢丽敏,等.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0):2435-2437.

[4]黄才英,刘本德,刘金平.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32):4502-4504.

[5]杨曙光,黄志军.rt-PA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对比[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8(1):429-430.

[6]杜伟杰,李威,方玲,等.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7,57(3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