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典型分析——以牡丹江市两村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9
/ 2

黑龙江省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典型分析——以牡丹江市两村为例

卢博宇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优先配备干部到农业第一线,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时代的需要。农村基层干部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让农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都起到重大的作用。

关健词:集体经济基层干部队伍

一、大湾村发展非农产业带动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农村基层干部带领村民,通过经营集体资产,发展非农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1.基本情况:大湾村位于牡丹江南岸,位于新区东部,与老城区隔江相望。辖区面积4.2平方公里,由三个自然屯组成,全村共有398户、1259口人,耕地1286亩,林地1680亩。近年来,大湾村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立足实际、创新思路,走出一条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之路。并获得“全国特色经济村”、“全国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先进村”、“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创新奖”、“黑龙江省文明村标兵”、“牡丹江市劳动模范集体”、“牡丹江市十大魅力乡村”等荣誉称号。

2.主要做法。基层党组织始终把人才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重视技术的研发创新。选准配强村支部书记,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近年来,大湾村党组织集中力量培养、选拔了一批年纪轻、文化高、有开拓进取精神、会办事、能办成事、群众信赖的优秀党员任村党支部书记。同时,加强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和适应市场的能力,使他们既懂党务,又懂经济。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上,成立大湾村高新技术科研所,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广泛招贤纳士,先后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院校聘请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80多名,为他们解决住房,工资从优,加以重用,有的已在公司、厂的领导岗位。在科技研发创新方面,先后承担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20余项。

3.取得成效。大湾村坚持走基层干部引领发展之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只有建强基层干部队伍、育强带头人才能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大湾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利用支部会、座谈会、培训会等形式加强党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积极培养班子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班子驾驭全局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党组织抢占改革开放的浪潮,大力发展村办企业,村集体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壮大。1999年,整合村办企业,组建了黑龙江大湾集团。2006年,投资4000多万元,上马500千伏安防谐振互感器、50台大型刨切机生产线成套设备、木业加工等项目,逐步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条。2018年村集体企业实现产值3200万元,实现利税12万元。

二、蔬菜村发展种植业带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农村基层干部带领村民,通过经营集体资产,发展设施农业,种植蔬菜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1.基本情况:蔬菜村位于海林市城郊,原村名叫幸福村,后又并入福利等村,为让村民发展蔬菜产业得到生活幸福更多福利,1983年更名为蔬菜村。现辖10个村民组,1个自然电,农户1,935户、6,873口人2002年7月成立村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现有218名党员。平均年龄48.3岁,其中女党员53名,有活动能力党员189名,入完积极分子174名。多年来村党委以党建为工作核心,坚持“以企强村、以菜富民”为发展方针,以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为动力,调动发挥党员作用为基础,制定村组干部绩效评优、补贴工资考评制度,党员亮身份,民主评议制度等措施,使村务、文明村建设走在全市村级前列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资产积累达3亿多元,其中入股份合作社资产资金1.6亿元,集体收入、纳税、村民享受福利指数增多。全村年经济总收入3.4亿多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9万元。蔬菜村已建成“国家级胡室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黑龙江省标准化农产品出口基地”。村党委、村委会连续多年被海林市委、牡市委、省政府、省委授予“文明村”、“劳动模范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2.主要做法。村党委始终坚持钱是“积攒”起来的道理,对集体的资源、资产、资金,不管大小,全部攥在手里,管理到位,实现保值增值。一是集体资源管到位。对村集体的开荒地、林地、水泡、河滩、草原、矿山等资源,依法同承包人签订各类合同协议上千份,虽然年收入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每年也能有四十几万的收入。如通讯、电力、水务等部门在集体土地建铁塔、线杆、电缆线,村里依法与相关部门签订协议,按年收取租金。对利用村集体农田路运输河沙山砂的,村里都要与运输企业签订补偿协议,过后除去维修道路费用,村集体多少还能有些“余富钱”。二是集体资产不能丢。30多年来,除国家依法征地、建设公共设施动迁房屋场院外,村集体“从未卖掉一寸土地、一砖一瓦”。凡是涉及房地产开发征用村集体场院、房屋、土地,村集体从来不要拆迁补偿款,而是置换最佳位置的门市房建筑产权。目前,村集体在城区黄金地段拥有门市房近万平方米,既保住了集体资产没有一次性流失,又实现了持续保值增值。三是集体资金不乱花。村“两委”班子始终坚持“不浪费一砖一瓦、不乱花一角一分”节俭过日子的优良传统,在不断抓创收的同时,注重加强村干部教育管理,引导村干部学习土地法、合同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3.取得成效。蔬菜村坐落在海浪河畔,沿岸沙土肥沃,适宜种植蔬菜。村党委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和地缘优势,确定了“以菜富民”目标。一是基层干部引领见成效。过去村里有种植露地蔬菜的传统,但经济效益不高。为了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村党委定期组织头脑灵活的党员,到蔬菜产业发展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最后瞄准了种植反季蔬菜。村干部带头,带领几名年轻党员,率先在自己家地里搞起了棚式蔬菜种植。转春一算账,收益明显高于老式种植方式。身教胜于言教,村民见到了实惠,当年就增加了20多栋暖棚,村民种菜的积极性被彻底调动起来了。二是基层组织扶持扩规模。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村党委的带动和扶持。为了鼓励村民发展蔬菜产业,村里统一规划了园区,在时限内建标准棚室的,每栋给予1-1.5万不等的补贴,水、电、路等设施,全部由村集体出资解决。三是树立品牌创效益。坚持把培育地方特色品牌,作为增强竞争实力的重要举措,以品质保品牌,以品牌增效益。先后引进以色列、荷兰、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蔬菜新品种,并在国家工商总局统一注册了“威虎山”“海浪河”等蔬菜品牌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