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创造美开出语言之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发现美创造美开出语言之花

陈霄霄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第二小学陈霄霄

【摘要】语文教学本身就应当是“素质教育”。最新的部编本教材就是针对这一特点改编的,整册书的编排来看重视语文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感,树立方法意识,将方法的学习与运用贯穿整个单元。现今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教师,更要有美的能力,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

【关键词】美感素质语言教学

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现今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教师,更要有美的能力,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

一、教师语言艺术美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时最重要工具。一位好的语文老师,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有条有理,声音抑扬顿挫。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很自然地与学生交融。语文教师虽然不是演员,但总还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只要感情真实,语言动人,就永远给学生一种艺术的美,让学生喜欢上语言,喜欢上我们祖国的文化。

二、情境创设文字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大部分课文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但如果教师不能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只作为旁观者,作一般的叙述,那学生是不能很好地受到美的感染,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只能停留在表面,课文的语言美感就不能体现出来,只能浪费。只有我们身临其境,与作品息息相通,才可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何发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感染学生,这是教学艺术的更高层次。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

如教学《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时,可创设情景,出示声音让学生猜猜是谁的叫声,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秋天中,徜徉在秋海中,让学生在画面和朗读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让自己置身于此情景中,感觉自己就漫步在这海洋,这世界当中。深刻感受到秋天的魅力,让学生为这样的美景感到自豪,趁着国庆放假去祖国寻找秋。

这样教学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做到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使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以和谐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与“美丽”,得到了美的感染与熏陶,获得理解语言文字和塑造心灵相统一的效果,让学生的感知能力有所提高。

三、插图感知形象美

在审美教育中,审美对象总是以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方式存在的,离开了具体的感性形象,就不可能成为审美对象。因此,美感的获得,首先在于对形象的感知。有些课文,学生可以依据语言文字,经由想象,直接浮现出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尚不发达,加之表象储存贫乏,有时仅凭文字的叙述,很难使学生呈现形象,唤起美感。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插图,把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的画面,(因为图画比文字更容易产生鲜明的形象),使学生直接地产生意象整体,以达到陶冶美感和高尚情操之目的。

如《一块奶酪》一文中写道:

蚂蚁队长叼着奶酪的一角往前拽着,也许是用力过猛,一下就把那个角拽掉了。盯着那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怎么办呢?他的心七上八下,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

听到命令,大家放下奶酪,却不走开。

“大家分散开,哪里凉快就到哪里休息。”

大家依旧不动,眼睛望着别处,心却牵挂着那一点儿奶酪渣子。

教学时,出示插图让学生欣赏,对照课文中的文字让学生感受蚂蚁队长当时那种七上八下的心情。让学生发现用短短的几句话就可以表现出那么生动、形象的场景,让学生有想学好语言文字的兴趣。

四、板书展示结构美

板书美,不仅强调老师要写得一手好字,还要求老师在板书时必须注意板书的位置,板书的条理。一句话,板书要合理。所以,该板书的要板书,多余的板书则应省略。板书应力求简洁、明了,既要给学生以美感,又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像教《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时,我认为这样的板书的确是较合理地把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整体与部分,主要与次要,重点与难点都揭示出来。更让学生能感受到秋天的美。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水泥道→地毯

梧桐树叶→小巴掌

小雨靴→小鸟

通过板书,还可以教学生自己整理学过的知识,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板书,从而认识作者布局谋篇的结构美。

五、朗读感受意境美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过“一片风景是一个心灵的结晶”。外在的自然风景与内在的心灵互相迭印,相融为一,这即是意境。为学生创设一种美好的意境,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范读、自读、引读、议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中的意境美。

如《花的学校》一课,以孩子天真的口吻向妈妈描述自己感受自然的童心。整首诗洋溢着向往自然的情感,折射着美妙童心的幻想和憧憬,同时也流露出浓浓的母爱亲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给学生自悟的机会和空间。接着指名读、评议、复读,让读得不好的学生再读。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看着老师读,注意老师读时的眼神、体态、手势的变化等。

这样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使他们置身于其中,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得自然深厚。总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教师除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参考文献

1、小学三上部编教材语文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6月第1次印刷

2、《乐在其中一位老教研员的听评课研究》王兴桥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2月第1次印刷

3、《吴立岗作文教学研究论集》吴立岗著上海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18年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