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75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我院75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陈慧潘海涛

(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江苏连云港222042)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SADR)发生情况,以降低其发生率及危害程度。方法:收集我院2013-2015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国家不良反应中心(SADR)上报的75份报表,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涉及药品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75例SADR报表中,抗菌药物所致SADR居首位(占66.67%);静脉注射是引起S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86.67%);SADR涉及的系统主要为心血管系统。结论:加强SADR监测工作,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148-02

我院2013-2015年共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上报75例药品严重不良反应(ADR),通过对这些报告的统计、分析,总结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药品严重不良反应处置能力,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上报严重ADR报表75例。

1.2方法

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性别与年龄分布

75例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中,男性24例(占32.00%),女性51例(占68.00%);年龄最小者为1岁,年龄最大者为82岁,19~60岁成人的ADR例数最多,达58.67%。

2.2严重不良反应涉及的药物类型及构成比

75例严重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有41种,其中抗菌药物发生率最高,达50例,占不良反应总数的66.67%;中成药类位居第二,达5例,占不良反应总数的6.67%。ADR涉及的药物类型及构成比见表1。

2.3引起不良反应的给药方式

各种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共65例,占86.67%;皮内注射6例,占8.00%;肌肉注射3例,占4.00%;经鼻给药1例,占1.33%。

2.4严重ADR涉及的抗菌药物类别、种类及ADR例数

在75例药物引发的严重ADR中,头孢菌素类24例(占32.00%)居首位,其次是氟喹诺酮类为15例(占20.00%),青霉素类5例(占6.67%),氨基糖苷类2例(占2.67%)。不良反应涉及的抗感染药种类、品种数及不良反应例数见表2。

2.5严重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75例严重不良反应中,涉及心血管系统49例(占35.25%),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30例(占21.58%),神经系统24例(占17.28%),消化系统15例(占10.79)。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见表3(其中,有些不良反应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故总计数为139例,大于75例患者)。

3.讨论

统计结果显示,ADR的发生率女性比例高于男性,为2.13:1,与文献报道一致[1]。年龄方面,19~60岁成人所占的比例居首位,该年龄段人群的免疫应答能力较强,使用药物频率过高有关;>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总例数的25.33%,提示老年患者是ADR的重要监测对象之一。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的比重逐渐增大,老年人肝肾功能逐渐减退,应当适当减量,并加强用药监测。

由表1、表2可知,严重ADR涉及的药物以抗菌药物居多,其中又以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居多。这可能与这两种抗菌药物种类多、抗菌谱广、不需要做皮试有关。此外,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如无指征盲目使用、预防用药疗程过长、剂量过大等也是导致严重ADR发生的重要因素。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宽松,且处方复杂,注射剂中的微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很大。我院要求中药注射剂应单独滴注,不能和其它药品配伍,要求避光的,必须用棕色输液器,输完后如需要滴注第二组药水,必须用少量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避免因为配伍而产生沉淀,但是进入体内是否会产生配伍变化还尚待研究。

不良反应涉及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心血管系统49例(占35.25%),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损害,这与普通的不良反应排序有点区别。大多数的严重ADR,及时发现,经过抢救,都能转危为安,不留后遗症,也有少数导致不可逆的损害。头孢类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的半抗原-主要决定簇与次要决定簇不明确,皮试符合率<30%,也就是说,皮试阴性,临床上还有很大几率发生过敏反应。建议医师使用药物前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家族史,加强用药过程的监测,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配伍等多种因素相关,要想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要尽量做到按适应症给药、采取合适的方式给药、掌握不同药物的药理特点合理选用药物,处处为病人着想,才能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代大顺,姚恩霞.67份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6):415.

[2]陈廷霞,潘海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4(14):32.

[3]许浩云,陈月,87例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1):44-45.

[4]温爱萍,赵业婷.181例抗感染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4,11(5):304-306.

[5]葛文超,汪峰,黄萍.安徽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回顾性分析[J].安徽医药,2015,19(7):1420-1422.

[6]杜倩,刘洋,金鹏,王超,王宁.我院2012-2014年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上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1):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