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

易长征

(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荆门448000)

【摘要】目的:研究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的原因及其相关处理对策。结果:经过心理干预与对症处理,11例患者中10例患者的穿刺点渗液均痊愈并带管出院。结论:在PICC置管前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做好术前宣教;在PICC置管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动作轻柔,减少反复穿刺和破皮过大;PICC置管后,进行规范的导管护理;加强心理护理,理解、关心、包容患者,倾听患者的诉说,解释渗液的原因及治愈的案例,鼓励主动配合治疗;加强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饮食以增加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加快破损组织的修补;积极对症处理,如换药、抬高置管侧肢体、调整导管的位置、药物治疗等措施不仅降低了穿刺点渗液的发生率,还提高了患者置管期间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PICC;置管后穿刺点顽固性渗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1-0181-02

目前PICC导管广泛应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治疗、肠外营养等患者的治疗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给药途径。它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穿刺点渗液就是其中的一种,据文献报道[1-2]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发生概率为1.67%~2.21%。它所需要采取的措施复杂,维护频繁,而且历时较长,往往会给病人带来很多的不适和心理压力。我科2014年1月—2016年6月实施PICC置管720余例,发生渗液11例,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1例患者,其中1例患者选用BD公司前端开口的PICC,规格为5Fr,1例患者选用美德康公司前端开口的PICC,规格为4Fr,另外9例患者选用巴德公司三向瓣膜式PICC,规格为4Fr。均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置管法置管,置管均一次成功,置管后常规给予弹力自粘绷带加压包扎,松紧度以塞进两个手指为宜,压迫时间为6小时。

2.结果

11例患者均于置管后24小时发现穿刺点非炎性渗液。渗出液体为淡黄色澄清透明液体。对症处理后,其中1例患者因治疗时间较长、换药频繁要求拔除,其他10例患者均正常带管出院。

3.护理

3.1术前宣教

对准备置管PICC的患者进行评估及讲解。评估患者病情、年龄、血管条件、意识状态、治疗需求、心理反应及合作程度。讲解PICC的作用、适应症、优缺点、潜在风险、并发症、以及留置后日常维护的注意事项。发放置管前宣教手册,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3.2术中护理

上臂PICC置管时最好选择上臂粗、直、无静脉瓣的肘上贵要静脉穿刺。置管护士应为PICC专科护士,并不断加强PICC穿刺技术的理论学习与操作实践,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扩皮时以穿刺点为中心,沿导丝扩入皮下0.3~0.5cm,避免穿刺点与扩皮点之间有皮下组织,导致送鞘困难。送血管鞘时患者手臂呈功能位,肌肉放松,操作者顺着导丝方向轻柔送入。送PICC导管按2~4cm/s、1~2cm/次,减少血管损伤。

3.3心理护理

频繁的换药和导管维护,加重了患者和家属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患者和家属可能出现急躁、抱怨、沮丧等负性情绪,护士应理解、关心、包容患者,倾听患者的诉说,给予耐心的解释和不懈的鼓励。同时鼓励患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把内心的抑郁表达出来,把积聚在心里的负面情绪宣泄出来。请治疗成功的患者以亲身经历来安慰、鼓励该例患者,帮助其达到心理平衡。向患者和家属介绍PICC的优点,并解释渗液的原因及治愈的案例,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3.4饮食护理

PICC穿刺点渗液与肿瘤患者低蛋白血症、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异常、肝功能不良、穿刺点局部皮下组织受损、患者导管不耐受,机体产生排斥反应等因素有关。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饮食以增加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加快破损组织的修补。

3.5对症处理

3.5.1维护根据渗液量选择每日或隔日一次,注意无菌操作。首先用碘伏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待干。再用4cm×4cm的8层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以吸收渗出的淋巴液,防止感染,无张力覆盖透明贴膜。最后用弹力绷带缠绕(松紧度适宜,不能过紧),使组织细胞之间紧密接触,阻止淋巴液外漏,从而加速创面愈合和淋巴管再生。

3.5.2抬高置管侧肢体患者平卧时可在置管肢体下端垫2个软枕,用弹力绷带一端系于其手臂上,另一端连接于输液架上,使置管侧肢体抬高50°~70°,使淋巴液随重力作向心性回流,减少自穿刺点渗出。在输液当日抬高肢体,使输注的液体快速进入血液循环,防止形成一定的压力,压迫组织液自穿刺点渗出。下床活动时,手臂可搭于对侧肩上,防止体位性渗出。

3.5.3调整导管的位置一例置入美德康前端开口的PICC的病人通过调整导管位置,最终终止渗液。具体方法来源于朱华等[4]报道的调整导管外固定位置终止PICC置管渗液2例的体会。首先打开透明贴膜,消毒后自由放松导管,左右调试导管的位置,观察穿刺点渗液的情况,选择渗液最少的位置用4cm×4cm的8层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覆盖透明贴膜后用弹力绷带缠绕。

3.5.4药物治疗取云南白药胶囊1粒,戴无菌手套将胶囊内的药粉平敷于穿刺部位周围,以2cm×2cm无菌纱布覆盖,再以透明敷贴密闭覆盖,最后用弹力绷带包扎。与管床医生沟通,积极治疗原发病,输注白蛋白、血小板、营养液、护肝药物等,从源头预防和治疗PICC穿刺点渗液的发生。

3.6健康宣教

告知患者置管侧肢体防止过度活动,避免长时间下垂、甩臂、反复屈肘、上举抓握、负重等;避免在置管侧上臂穿刺、测血压。卧床休息时垫高上臂,注意卧姿,避免侧卧于穿刺侧,防止肢体受压。保持穿刺处皮肤及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汗液、体液或沐浴时浸湿敷料,及早通知护士更换。

4.讨论

PICC穿刺点部位渗液与患者自身疾病、穿刺手法、导管维护、纤维蛋白鞘形成因子有关[3]。肿瘤本身的高消耗,化疗后的骨髓抑制、食欲减退、蛋白质摄入不足、消化道吸收差等因素易导致血清中蛋白低。其中1例患者是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人,该例患者的血浆清蛋白复查为23g/L。有文献显示当血中清蛋白小于30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血浆外渗,引起周围组织负重,致使组织液从置管处渗出[5]。另有董艳[6]报道的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原因,笔者分析护理导管被纤维蛋白鞘包围并且其开始部分可能被不确定因素的肿瘤压迫,不能使药物反流回上腔静脉,药物会选择从压力阻碍小的穿刺点渗出来。据申屠英琴等[3]报道的27例PICC渗液患者中肘部上方置管有19例,笔者考虑穿刺点渗液与肌肉活动带来的动态牵引有关,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出现穿刺部位渗液时,仔细分析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切忌盲目拔管,若经过处理后仍有少许渗液,但局部无不良反应,可加强观察,继续使用导管,同时,要做好患者的疾病心理护理,取得其理解与合作,置管前患者的全面评估、规范化置管和维护是减少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FearonceG,FaraklasI,SaffleJR,etal.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venouscatheteraandcentalandcentralvenouscathetersinburnPatients:acomparativereview[J].JBurnCareRes,2010,31(1):31-35.

[2]李琳,刘云.血管超声与改良赛丁格技术结合应用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12):1282-1284.

[3]申屠英琴,赵锐,陈春芳.27例PICC穿刺部位渗液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I].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31-132.

[4]朱华,陈伟芬,曲晓丽.调整导管外固定位置终止PICC置管渗液2例的体会[J].护理学报,2014,21(13):57-58.

[5]杨建琦.中心静脉置管处渗液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85.

[6]董艳.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