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空间设计的思考杨贵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智能建筑空间设计的思考杨贵良

杨贵良

身份证号:37083119751013XXXX山东泗水272000

摘要:建筑智能技术发展带来了对建筑空间的新的认知,带来了建筑空间设计的新的方法,帮助建筑师承担起对新时代空间概念的思考和设想。建筑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信息文明。多学科的交融发展,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交流方式,给予建筑师更多的创造智能建筑空间的机遇,建筑空间形象将越来越多样化。这个时代出乎意料的事情在不断发生,一切的不可能都有可能成为可能,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建筑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带来建筑空间设计的又一次飞跃。

关键词:智能建筑;空间设计;思考研究

一、智能建筑设计特点

1、智能建筑是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各个先进的科学技术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化组合体。

2、深入细致地研究用户要求,设身处地为用户着想,作为弱电系统的设计者,要经过细致的分析和设想,兼并建筑需求和客户的一致进行系统的设计过程,结合当前实际进行统一的设计,起主要目标便是设身处地的谓用户着想。

3、熟悉有关弱电系统的法律法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以及行规行标准,标准的法律法规是提高设计质量的关键,是规范设计的准则。只有按照规范去设计,才能保证设计工作实施的有效控制,使设计更符合规定要求,保证设计质量。

二、我国建筑空间设计现状分析

在我国的建筑设计研究中,长期处于一个被忽视和被遗忘的角落,而且空间设计这一行业是随着我国房地产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兴起的,因此我国对于此类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具体指导空间设计的直接性理论较为少见。综合国外研究进展来看,国外也缺失此类的大型装饰建筑设计的这种研究性理论,因此,对于空间设计的研究大多主要集中于经营管理和策略等领域,可以这样说,我国现阶段并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空间设计理论,以下,笔者简要就我国的商业建筑规划、建设以及空间设计等方面加以简要的探究和论述。

三、智能建筑空间设计的策略

1、空间规划

为实现活动空间的舒适、容易满足各种需求;适合自控系统精密要求的环境,满足节能需要;提供能提高工作效率的情报及通信自动化系统环境;提供方便高效的辅助工作环境,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办公硬件条件在逐年完善提高,为了空间能够灵活地得以利用,硬件应能够互通、互换、具有较强的兼容性。

(2)按处理的急缓需要和装置的重要程度,合理确定配备率或共用性后,决定空间等级,必要时区域能够及时开放,各个区域灵活连通。

(3)建筑结构、建筑网络甚至网络设施应具有灵活性。

(4)办公空间布局要具备私密和开放的要求,变化虽多,要考虑形式的基本一致。必须加强智能建筑设计和建筑创作中关于可变性和灵活性的方法技术研究,为城市和建筑共时态的多样性和历时态的可变性、生长性预设伏笔。空间形态的弹性程度将成为未来智能建筑创作评价标准的重要元素,而这一点是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相一致的。

2、空间效率(建筑空间高效性的利用)

高层建筑中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重要作用的“核”,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智能建筑中大量应用计算机和电信通信设备,其光缆与电脑网络管道井、配线箱、中继装置等,每层都必须设置3处以上才算合理。建筑上为了满足机电设备经常变动的需要,便开始将“核”分散化,分置多处设备用房和管道井,以便于局部更改、结构抗震、避难疏散及创造更大的使用空间。建筑的形状、外形是由场地约束、经济、业主/承租人的要求及建筑师的创意等一系列因素而决定的,它进而又影响建筑进深,楼宇利用程度、业主/承租人效率程度。业主效率说明一个标准层占大楼净出租面积的比例,承租效率反映了居住者实际可用的租用空间。分散核布局建筑进深变化范围很大,如建筑最大进深30.6m,ITI/IME为31.1m,就带来一些特别用途:前者是生产空间,后者是明亮的临时办公空间。楼层进深的变化允许不同的空间设计意图。例如9~12m的gtoc(glasstocore)进深允许办公及开放设计附加存贮区。尽管gtoC进深大于15m将导致内部支持空间不适宜做工作场所,它仍适用于有高支持要求的诸如交易大厅之类的大型开放型工作区域层。13.5~18m的gtog(glasstogIass)进深允许有2个或3个空间区域设计选择,而少于13.5m的gtog进深将限制租用者仅2个空间区域设计。

3、中庭空间

智能建筑中插入一个或在不同区域插入数个封闭或开放的中庭,这种内部空间设计手法提供自然化的休息空间,改善封闭的室内环境,体现了建筑的气派和空间变化,使得楼层间的自然通风换气成为可能并利用中庭节能。随着建筑环境的改变,中庭空间也从传统的采光、通风及休闲社交功能向容纳建筑内部交通组织、城市交通换乘和城市公共集会等多项功能复合。中庭功能的多元化、社会化也将给火灾防治、照明设计带来许多新的问题。由于中庭火灾的特殊性,对中庭火灾的防治也具有很多特殊性,在防火防烟分区、火灾探测报警、自动灭火、烟气控制以及人员疏散都与普通建筑有很大差别。国内常见的中庭建筑根据其与主体建设的关系和火灾防治措施归纳起来可分为长廊式、贴附式、内置式、贯通式、互通式等几类。

4、空间布局

(1)决策空间

其空间面积、照度、家具和办公设施等建筑标准应很高,以便于向决策者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工作环境与辅助决策支持手段。

(2)会议空间

增设现代化通信与办公手段,利用通信网络将分处两地的人,通过声音与影像举行会议。设置于安静、无回音的场所(如大楼的较高层位置),面积大小与形状根据须能容纳所需的设备与人员、开会人员均须在摄像机范围内、都能看到影像与画面等条件决定。会议座背面的墙面不可开窗或有强光。空间形状及装饰能防回声,使用隔声、吸声装饰材料。

(3)接待休息空间

对智能建筑中的休息接待空间要进行合理科学的布置,要预留出谈话和站桌,在休息接待室可以进行一些小型的会议,可以方便员工之间的交流。

(4)办公空间

建筑平面布置合理、采光设计良好,具有安全、健康、温、便利等特点,配备先进信息环境、自动化办公条件。

①单间型:并排隔间型,由相互邻近、面积不大的单间办公室组成,各隔间都有窗。办公室的面积与建筑模数不成倍数关系时,为保证安全与健康,应力避空调和消防盲区,保证单间型平面划分的合理性,要重视建筑模数的合理选择及设备系统的适应设计。

②开放型:空间被走道分隔为二,多采用大开间、无隔断或只有不超过1.5m的隔板平面布局方式,打印机、复印机、文件柜均共用,并按方便使用原则布局。对流动办公部门,可采取共享空间方案。

③混合型:隔间比例较大,重大的办公室分布在具有外窗的周边区,采用玻璃隔墙。内区作秘书与辅助人员办公区间及开放式交流场所,通过增加装饰物改善办公环境。

五、智能建筑日后的主要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就是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在生态建筑、绿色建筑、高功能建筑、健康建筑这四个方面。生态建筑着重于实现建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人们提供一种自然、温馨、舒适的工作氛围;绿色建筑主要是减少建筑的废弃物排放,节约建筑的成本,节约建筑的资源,构建绿色的建筑环境;高功能建筑主要是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整个建筑的市场竞争水平;健康建筑就是为了实现建筑的安全性,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智能建筑概述,提出了建设智能建筑对于我国社会的重要意义。建设智能建筑必须要按照兼容性、灵活性、开放性、私密性原则进行设计。要合理规划中庭和内部空间的设计,最大满足人们对工作的智能化、舒适度、节约型的要求,为人们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办公环境。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必须要注意建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1]杨凤飞.现代智能建筑发展趋势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8).

[2]张宾.浅谈绿色化智能建筑的构成及实现[J].工程与建设.2010(04).

[3]南川.智能建筑探讨[J].山西建筑.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