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区清平河河道景观概念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重庆市合川区清平河河道景观概念设计

齐晶晶

天津叁目堂园境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天津300041

摘要:一段蜿蜒三江的河道,串起山水江城多少喜乐年华。清平河畔,诉说合川千秋故事,架起过往与未来的桥梁,展现新城旖旎的风貌。这是一幕多彩的风景,链接合川与主城沟通的纽带,是新老文化交汇和对话的窗口,通往自然及人文的全新城市新门户。产城合一、山水对话、城水共生,营建理想“山-水-城”

关键词:活力城市、记忆城市、山水城市

本次设计范围北至中国微车配件产业基地1号路,南至银翔大道跨河桥,全长约为11800m。

基于一带三轴的城市空间发展定位、公共开放空间体系构成、规划用地分析、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现状条件及人文印记,从文化景观(保留和串联本土文化,提炼巴文化元素)、工业景观(融合汽车产业于空间中展示呈现工业文化)及自然景观(水系、天际线及植被的保护和利用)三个层面深入探究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设计元素。并依据识别性、生态性、文化性和可达性的设计原则,实现“聚山水门户、融历史文化、展水岸魅力、享生态宜居”的设计目标。

景观框架整体分为:一轴(山林谷地生态轴)两带(滨水绿道景观带)三区(产业活力区、文化记忆区、都市山水区)多节点,构架活力城市、记忆城市、山水城市,一城三面,保护本底,构筑开放生态空间;多元复合,统筹产城互动效应;连接区域,组织高效绿色交通;发掘文化,塑造多样文化特色。设计抓住山水至美、自然谷地、湿地资源三个景观元素,构建以生态修复为核心、以海绵城市建设为依据、以地域文化为载体的综合性滨水景观区。打造城市生态文化名片。于山林谷地生态轴之上充分结合滨水绿道景观带,以“山-水-城”为题编写三个新时代城市篇章。

第一篇:活力城市

人、科技、城市的对话

由“静观游”向“体验游”转变,打造特色鲜明、含金量高、精细化的体验型互动景观。该段河道现状以硬质驳岸为主,且绿化范围较窄。打造一条3.0米宽的绿道,贯穿工业园区,在骑行中感受现代工业气息。设计由微车园门户广场、滨水绿岛及汽车文化主题公园三个节点共同构成。

微车园门户广场,北侧规划为山体公园,是连接山水的重要景观枢纽。广场临近城市主干道,设计强调滨水城市体验,以“现代”、“大气”、“节庆”为关键词,沿水域两侧设置较大景观功能场地,以多层次开放空间引入多姿多彩的各项活动。标识性城市广场渲染充满活力的空间气氛,结合场地设置自行车租赁功能开启滨河骑行之旅。

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其中,将现状滩涂刻画为沟槽状,减弱水流冲刷并净化水质。强化亲水概念的同时,保留现有橘园体现对现状环境的尊重。

滨水绿岛,结合商业地块打造特色配套水岸、及演绎舞台。保留原有桥梁,运用生态护坡技术将滨河岸线再次生态化,使整个河道景观水绿交融。通过绿道慢行系统将居民带入水边,人们能够畅游在情趣悠然的滨水景观带之中。

汽车文化主题公园,本区段以中国微车配件产业基地为背景,融入汽车主题文化,以拥抱城市、拥抱清平河的态度,将城市与水系相连,拉近人与水的联系。通过汽车雕塑与儿童活动场地的设置,将本地产业视觉化;增加节点的参与性,把各个节点和场地功能极好的表现出来。通过道路绿化和高大的乔木层将工业地块与住宅进行隔离。未来,将汇聚区域人气,展现产业魅力和都市活力形象,形成整个地块的滨河后花园。

第二篇记忆城市

时间与空间的对话

叙述历史记忆与未来发展之间的延续,展现巴文化之精髓,保留历史文脉。以特色水岸、当地原生植物及展示廊道为主题,打造滨水带状公园。设计一条体现原生态自然山水的绿道,在穿梭中感受自然生态魅力。

构建三个主要节点包括:水路长堤、听林绿道及巴文化记忆走廊。

水路长堤,由亲水步道、城市水岸、自然水岸交替构成,丰富的水畔及水生植物掩映着穿越其中的栈桥,使人能与水和自然近距离接触,从而获得极强的体验乐趣性。

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打造岛状净水公园。沿河道两侧利用原有地形高差设计梯田湿地,并通过人工湿地的手法,将上游的河水与充沛的雨水进行净化。同时增加绿廊的生物多样性。

听林绿道,保留现状大片竹林,并进行适当的植物增补及更新,形成景观林带,将步行道置于林中,当微风从水面拂过,听竹生呢喃,美得诗情画意,使人心境悠然深渊,颇具古意。

作为全区商务办公地块紧邻的带状公园,我们将原始地域文化做为景观节点设置的首要关键,将合理利用高差与原状现存的鱼塘,将观景台、廊道与雨水花园相结合,突出滨水远眺的概念。

巴文化记忆走廊,汇聚向心式曲线景观展示墙,满足立面展示与雕塑、装置等多种视觉展示方式的需求,并设置若干小型活动场地,未来将结合民俗文化表演,可举行巴文化所涵盖的如水车、土法造纸及制作陶器等参与性较强的互动教育活动。

记忆城市,强调的是自然生态风光、古朴人文景观与独特巴文化三个板块交融相汇,从当地历史文化之中挖掘自身的价值及魅力,不仅能满足休憩放松的需要,更融入文化的体验与展示,具有较高的传统文化历史教育意义。

第三篇山水城市

城市与自然的对话

山水城市使城市的自然风貌与城市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其规划立意源于尊重自然生态环境,追求相契合的山环水绕的形意境界,继承了中国城市发展数千年的特色和传统。本区域作为火车站的视觉对景区域。由巴渝要津栈道公园、山水新天地及湿地长廊三个节点组成了兼具动静多重功能综合区块。

巴渝要津栈道公园,从巴蜀传统景观风貌出发,集合了鸟类栖息地、观景步道、亲水码头等旅游类项目,并保留现存林斑,展现静谧空间。

山水新天地,集合配套设施、商业、体健乐园、多功能休闲毯等融入自然景色之中,以悠活为题,营造高品质生态旅游集合区。

湿地长廊-湿地生态教育区,以湿地滩、湿地岛为基础,串联湿地公园、观水草坡、户外野餐公园、亲子互动游憩园等,构架滨水邻里社区,倡导和谐、野趣之美。

山水城市,强调创新性技术如海绵城市、新能源、新材料等多效有效手段来进行生态修复及提升,赋予文化与环境的新生。

因地制宜打造一条集雨型、生态型的滨河生态廊道。

利用原有地形高差形成生态湿地系统,打造雨水花园、雨水湿地,减少雨水径流。

建立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过滤带等有效沉降悬浮物,减少面源污染。净化水质,营造自然生态景观。

清平河景观带形成集绿色生态、文化展示、旅游观光、慢行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滨水带状公园。

自然的天赋,让清平河成为靓丽的水都,历史的积淀,让清平河成为文化的名片,中国微车配件产业基地,塑造新时代工业别都。

清平河畔,诉说合川千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