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马荣锋

(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赤坑中学,526331)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课程标准已不再适用于现代学生的成长与教育需求,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初中生的素质教育,相应制定新的课程标准,以弥补原有课程标准的不足。在初中语文教学及考试中,阅读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的分占总分值的比例也不小,因此初中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涉及到了初中语文阅读方面,对语文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只是要求停留在学生读懂文章、做好题目这一较浅层次,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内化于心,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阶梯。本文结合当前新形势下,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技巧进行讨论。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会阅读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想要表达自己意愿的欲望强烈,渴望独立,但由于他们的经验不足,对于一切事物都处于有限的认知状态,因此静下心完整阅读一篇文章存在一定的难度,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便慢慢减少。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和培养初中生对于阅读的兴趣[1]。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缺点

1.学生阅读兴趣低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出于应试的目的,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老师一般将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直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记忆答题的固有思路,所以,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使学生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多少知识。虽然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加,但是并未引导学生的用心去感受文章的内涵。阅读本身是具有审美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将学生的快速阅读方式这些特点全部忽略,学生将阅读只是看作一种得分的方式,机械化的阅读与答题使学生很难在阅读上产生兴趣。另外初中生的基础阅读知识比较薄弱,课外阅读量也少,所以,初中生在面对阅读时只会增加学习的压力,降低阅读兴趣

2.过于提倡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体制改革后,更多的教师开始着眼关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甚至有的教师为了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进行完全独立自主的学习。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固然可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然而这一方法却具有片面性。初中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于进行独立学习,他们只能自己去摸索,按照自己意愿,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寻找到正确的自主学习方向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组织,适时的参与到学生的独立学习中,为他们指引道路[2]。

3.过于艺术化的阅读教学偏离现实

艺术化的阅读教学方式,可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感知艺术的神秘与奥妙,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然而,在现实中一些老师却过于注重艺术化的教学方式。比如老师在进行备课时,只凭主观想象将授课时教师、学生的动作、语言、感情都设计想象出来,并且这些设计想象都是理想化的,虽符合艺术性,但却偏离实际,让学生在阅读方面也只存留在想象方面,无法将阅读技巧实际应用的生活中,这就给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造成了障碍。

二、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转变原有教学观念

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阅读的界定是:阅读是人们从语言中提取信息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课程标准对阅读的理解是,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从以上两者对阅读的认识来看,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对话”能力。“对话”注重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交流,在生活中与其他人的交流。所以在教师的实践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在阅读中占有的主体地位,在阅读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学生应该能够独立自主领悟文章所传达的内容与独自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另外应该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独立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因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生活经验、个性脾气都有差异,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自然而然也具有差异性。所以,对于阅读题中存在标准答案这一现象是不可取的,不能以标准答案来强行要求学生具有相同的思路和思考方式,这种“标准答案”将会限制学生进行自由想象和深入思考。所以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思维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当的自由思考空间,在允许空间内让学生自由发挥,并进行适时引导,可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力和思维深度。

2.按照学习规律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因教师与学生具有年龄差异,在心理生理、语言能力、思维方式方面也都有差异。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阅读问题。就是应该遵循学生学习阅读的规律,由简单入手,循序渐进,逐步加大难度,传授学生阅读技巧。学生由易到难慢慢适应习惯,在心理上较易接受,在学习能力上也在不断提高。

在每个学习阶段,提出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可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初始阶段可选用一些简单文章,简单介绍文章内容和主要思想,让学生对于阅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基础阅读进行一段时间后,可增加文章难度和深度,让学生根据基础阅读的一些经验,进行自己摸索,而后老师进行讲解,可是学生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此阶段,可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教给学生如何分段,如何概括段落大意,如何标注与做笔记,句子所采用哪种修辞方式,从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哪些思想等等[3]。

3.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素质水平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情感,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三观和积极的面貌可以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些都是在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慢慢领悟理解而得到的。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课堂的活跃氛围,文章的正确思想和学生的正确思考方向,在课堂中让学生受到熏陶,并将数学内容贯穿日常的生活,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在阅读中知识的实用性。

结语:

总之,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是让初中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素质,提高交流思考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方式,联系实际,分阶段授予学生阅读技巧,最终让学生得以自由阅读和自由思考。

参考文献

[1]何建强.新课标下如何做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甘肃教育,2019(01)

[2]李婷婷.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18(24)

[3]李元本.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浅谈[J].现代语文,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