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张欢

常德市妇幼保健院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拴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行剖宫产分娩的孕妇1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围产期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围产期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症状积分,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拴发生率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围产期护理干预的实施,可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围产期护理干预;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

随着剖宫产技术的进步,高危产妇分娩时大多选择剖宫产手术,但剖宫产并发症比较多,下肢深静脉血拴为严重并发症之一,影响产妇身体健康,降低产妇成活质量。护理的实施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传统围产期护理效果并不理想,研究表明,围产期全程护理干预可降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本院以收治的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给予围产期全程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3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行剖宫产分娩的孕妇166例,年龄22~32岁,平均(28.6±2.7)岁;孕周35~41周,平均(36.2±1.1)周;体重60~90kg,平均(69.1±3.4)kg;孕次1~3次,平均(1.3±0.5)次;初产妇108例,经产妇58例。纳入标准:所有产妇均无妊娠合并症,无精神病史。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围产期护理,术前,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嘱咐患者多休息,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术后,患者去枕平卧6h,给予患者心电监护,24h后,患者可在床边进行坐起和简单活动。

实验组患者采用围产期全程护理干预,干预措施如下:(1)入院后护理干预:孕妇及家属入院后,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患者,为患者及家属介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指导孕妇及家属进行正确的下肢局部按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术中及术后输液时,穿刺点尽量选择在上肢,并尽量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同一静脉避免反复穿刺输液,降低血管壁受到的药物刺激[1]。(2)饮食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饮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提升患者的配合度,术后6h,患者可进食流质食物;术后第2d,排气后,患者可进食半流质食物,比如稀粥、鲫鱼汤等,保证患者的营养[2]。(3)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产妇顺利分娩之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密切的观察,并重点注意产妇双下肢末梢血运状况,对皮肤的颜色、温度等进行严密观察,一旦出现问题,及时汇报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4)术后功能锻炼及健康指导:术后,护理人员将产妇送回病房,患者清醒后,去枕平卧6h,此期间内,指导家属正确揉捏患者双下肢,按摩时,动作要轻柔,术后2h,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膝关节被动屈伸运动,促进下肢肌肉收缩,术后6h,患者进行主动床上运动,定时翻身,术后24h,鼓励产妇下床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麻醉消退后,留置的导尿管要尽早拔除,鼓励产妇自主排尿,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每次运动5~10min,每天3~5次,保证运动量适中,嘱咐产妇不要长时间静坐或站立,避免紧身衣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3]。(5)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护理人员保证病房安静、干净、整洁,产妇术后被送回病房之后,调节病房的温度,促进静脉回流,并保证病房的湿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统计两组产妇皮肤改变、皮温升高、疼痛、肿胀及浅静脉扩张的严重程度,每项0~3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症状越严重。观察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情况,包含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数(n)和率(%)表示计数资料,利用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症状积分比较

实施围产期全程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83例患者中,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症状积分为(4.1±1.9)分;对照组83例患者中,8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9.6%,症状积分为(5.1±2.0)分。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发生率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产妇对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实施围产期全程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从足部跖静脉向上到髂股静脉系统之间出现血栓,在血栓的影响下,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下肢出现水肿、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合并肺栓塞后,可诱发患者死亡[4]。现如今,大多高危产妇分娩时选择剖宫产,术后,患者由于疼痛,下床活动依从性差,而产褥期产妇食用的食物脂肪含量比较高,导致增加血液粘稠度,加之静脉反复穿刺,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较高[5]。围产期护理是一种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手段,通过围产期全程护理干预的实施,做好孕期保健工作,提升孕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从而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自觉预防,同时,产妇入院后,通过护理干预的实施,保证产妇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并在术后有效预防,实现预防的目的,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在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围产期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围产期护理,经过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围产期全程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并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严重并发症,通过围产期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促使产妇主动配合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降低其发生率,促进产妇康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邹清,李林鲜,杨宇翔等.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18):3982-3983.

[2]姚莉,陈长远.围术期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山东医药,2011,51(05):100-101.

[3]张燕玲.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J].中外医疗,2011,34:159.

[4]段冬梅.剖宫产产妇行护理干预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意义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05):79-80.

[5]桂新莲.孕妇剖宫产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应用及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06:47+49.

[6]李进.浅谈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妇产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9):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