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启智学生识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浅谈启智学生识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范海源

范海源

惠州市特殊学校广东惠州516000

论文摘要:科学性、趣味性和生活性是提高启智学生识字教学效率重要因素。在启智学生的识字教学中,既要遵循汉字的构成规律,讲究识字教学的科学性,又要根据启智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需要,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为他们融入社会、健康生活夯实基础。

关键词:识字能力科学性趣味性生活性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话的基础,要遵循先认后写、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特点,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开展识字教学。在启智小学生的识字教学中,既要遵循汉字的构成规律,讲究识字教学的科学性,又要根据启智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科学性、趣味性和生活性是提高启智学生识字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一、识字教学要遵循汉字的构成规律。

中国的汉字作为表意文字,集音、形、义于一体,是用象形符号刻录语义的文字体系,其特点是见形知义。虽然汉字经历过几千年的演变,大多数已经抽象化、符号化,但仍然无法改变表意文字的属性。我们在教学过程要紧紧结合汉字的音、形、义,遵循汉字本身的科学性。

(一)形、音、义统一识字。

只是一味让学生机械读字音、记字形,容易造成学生对字义理解不到位,影响阅读效果。识字是阅读、写话的基础,阅读、写话又是巩固识字的必要手段,更是识字的目的。识字教学要采取形、音、义统一策略,不仅要掌握汉字外在的形、音,也要掌握内在的含义。比如,在教学“林”字时,可以结合“木”进行教学。“木”是象形字,“林”是会意字,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观看“木”字产生和演变的图片,通过复习巩固,再出现树林的图片,使学生直观的懂得树木多了就形成了树林,从而深刻地掌握“林”的形和义。再通过组词和诵读“双木成林”的顺口溜等,加深形、音、义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二)利用偏旁归类识字。

汉字中占较大多数为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声。在学生学过部分合体字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义。在教学中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认识一个形旁,便可联带认识一长串汉字。如在教学《我爱劳动》一课时,先让学生知道“扫地”的“扫”是提手旁,使他们理解提手旁是与手有关的动作,然后让学生演示“扫地”、“提水”、“拖地”、“抺桌子”“擦黑板”的动作,教师根据学生的演示逐个出示生字卡片,利用偏旁归类,让学生认识本课的生字“扫、提、拖、抺、擦”。学生轻松地学握了字音、字形,对字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会了这种识字方法,学生在识字中便可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识字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进行识字教学,更重要的是结合启智学生的自身特点,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一)结合启智学生的自身特点识字。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人类大脑识记的东西,第二天保持34%,第三天还剩28%,第六天还剩25%,儿童更是学得快,忘得也快。而启智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与正常儿童相比,在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学习迁移能力、主动学习意识、记忆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距。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和启智学生的智力障碍特点,我们在进行启智学生识字教学时,可以通过激发兴趣和重复学习的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识字效果。首先要激发学生识字的趣味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古话告诉我们兴趣先行的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运用好多媒体技术,或者采用游戏法、儿歌法、表演法等,创设情境,利用多种感官同进刺激,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用直观生动的教学让学生对生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比如在教学“雨”字时,可先播放《小雨沙沙》的歌曲,感受雨的声音,看雨的形状,再演示“雨”字的形成过程,最后指导学生书写和读音,学生对“雨”字印象深刻。其次要不断进行科学的重复学习,帮助学生加强对生字的记忆。对于新学习的生字,可制成生字卡,贴在教室里,让学生多读多看,教师也可利用课前时间多抽查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督促学生养成自觉重复学习的好习惯,巩固识字效果。

(二)遵循启智学生的认知规律识字。

识字一般要经历“书面字符—汉字表象—心理语言—口语表达”四个认知发展阶段,或按照由图到字、由事物到字、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并由字逐步到词、句、段、篇的逻辑顺序。在识字教学中,一定不要脱离语境,给学生造成障碍。一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学生认识,当单独挑出来可能就会读不出来,所以学习汉字首先要在初读课文时,初步识字,通过圈画、自读、互读,然后在集中识记时,在词语中认读,再练习书写,最后在句中运用,在读篇中巩固加深。

三、识字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需要。

启智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更好融入社会。识字教学就要结合学生的生活需要,服务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倡导生活化识字的宗旨。

(一)识字教学内容生活化。

传统的学科教学,以课本为主,忽视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造成启智学生对汉字的机械识记。因此要摆脱传统学科观念的束缚,要从中重度启智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根据“为了生活,依据生活,融入生活”的理念,构建适合于他们的生活化识字课程内容。识字课程的具体内容应该围绕学生的学校生活、居家生活、社区生活、休闲生活、职业生活等五大类别进行展开,应该让学生感到所认识的汉字是最起码要掌握的,是生活的一种需要,如看懂课程表、日历、公交站牌、物品标签牌、天气预报、公共场所服务语等。具备生活常用字的认识能力,启智学生在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就能更好地适应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减轻家人的负担。识字教学内容还体现层次性,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重度智障儿童学习学校生活、居家生活的内容;中度智障儿童学习学校生活、居家生活、社区生活的内容;轻度智障儿童学习学校生活、居家生活、社区生活、休闲生活、职业生活的内容。

(二)识字教学方法生活化。

我们要把学校、家庭、社区环境作“三维结合”,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生活需要,进行更加直观、更加形象的生活化识字,为他们自主生活打牢基础,做好服务。在教室中,我们把讲台、书桌、门、黑板、时钟、计算机、水杯、窗、窗帘等物品都贴上名字,同时也要求家长仿照实行,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活化识字氛围,让启智孩子在生活中能处处识字、时时识字。比如在关于“文具”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先利用《学校超市购物指南》,组织学生认识“铅笔、作业本、尺子、文具盒”等字词,再引导学生书写出购物清单,然后组织学生将奖励所得的代币换成钱,到学校超市购物,使抽象、概括的文具字词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购物过程中加深对文具字词的认识、书写、理解和运用,把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无缝对接,让课堂教学切实服务生活。

启智学生更需要教师用心施教,我们要根据汉字的构成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需要,不断优化识字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识字效率,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交往能力,为他们融入社会、健康生活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识字教学要促进学生和谐有序发展》(作者:王晓霞,2012年教育研究)

2.《一年级智障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作者:庄丽,2013年语文教学与研究)

3.《横撇点捺中收获快乐——浅谈培智语文教学中快乐识字的有效方法》(作者:阴艳,2014年语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