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重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重构

赵超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刑事司法系浙江省杭州市310018

摘要:随着“互联网+”在我国各个生产领域的应用发展,实现了各个产业发展的信息化及网络化。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其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明了新的发展发向。因此,当前各校为了顺应“互联网+”发展的需求,不断的探究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重构,以此来提高思想政治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高校;重构

引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要在改革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总体要求。因此,高校要不断的加强思想政治课程的新内容、新要求,从而有效的实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目标,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与时效感。针对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高校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入实际教学中,并且将“互联网+”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主体。并且重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分析,不断的丰富教学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互联网+”是近期提出的新概念,部分高校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对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索。尽管相关的教育学者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了短时间的尝试,但是仍然取得了显著性的成果,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张再兴的作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明确指出,当前我国校园信息安全在实际的发展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不到位,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健全的危机管理体系,没有相对较为完善的建设方案。因此,书中对当前高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研究方面

当前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互联网APP客户终端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大部分高校缺乏互联网APP客户终端的应用研究,对其也没有更高的认识度。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网络公开课的建设研究。高校并没有对“互联网+”相关的优势资源加以利用,并且在思想政治的授课选题、师生互动、技术运用、以及教师素养这四个环节缺乏高度的重视,从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进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率相对较为低下。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方面研究

早在2002年,我国就开始对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进行了研究,并且在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在严重的不足,大部分高校不能够抓住互联网传播的特点,也没有将互联网传播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做好相关的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时效性,高校没有针对影响教学时效性的相关的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没有采取相关的解决策略。因此,导致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方面认识不足。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重构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课模式的重构分析

高校在实际的思想政治微课模式的重构过程中,主要坚持以下几点内容:首先做好科学选题,合理选题的原则。在选题当中,高校要坚持微而全的理念。选题必须要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实际特点,要保持整体内容的完整度,并且要高度迎合思想政治的教学逻辑,传递价值观,引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例如,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的知识内容时,要结合十九大的精神,并将习近平时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尽量选择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时事热点,使思政教学与时政紧密相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与学生产生共鸣,提升教学效率。其次,教师要合理化的教学设计。思想政治微课教学设计是实现微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由于微课声像具备,拥有大量的图片、视频、动画以及教师的录音教学讲解,从而有效的实现了政治理论课的生动化教学模式。教师在知识点教学当中,要注重对任务驱动、问题导向以及反馈互动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强化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的关键点。此外,教师在实际的微课教学当中,要不断的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强化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从而提升微课教学的整体效果。最后,采用严格的技术规范。在微课教学中,严格的技术规范是提升微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教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中的一切可利用资源,提高微课教学设计的技术含量,提升微课教学课件的技术性,从而有效提升微课教学的整体艺术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慕课模式的重构分析

由于慕课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使用频次相对较低,并且教学内容出现严重的不合理性等,慕课模式的重构需要作出重新的审视。首先,需要不断的提升慕课教学模式的使用频次。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时,要根据思政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思想政治慕课教学。并且适当的调整慕课教学的使用频次,例如,高校要根据当前教学设计情况,适当的提升慕课教学的安排,增加慕课教学模式的使用,不断的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其次,高校要注重内容结构的相关设定。大部分思政教师片面的认为慕课教学,实质上就是简单的“录视频”,虽然录视频在慕课教学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这不意味着录视频将会成为慕课教学的全部内容。因此,在实际的慕课教学设计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对慕课教学内容结构进行重设。在慕课教学内容重设当中,要坚持一下方面的内容:第一,优化教学内容,并且做到对相关内容整合。例如在讲述思想道德与法律的课程时,教师要积极采用模块式教学方式,合理的将该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块。慕课设计应该将其分为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及思想教育三大模块。此外,教师要做到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充分了解,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化的设计教学方案,并且不断的充实教学内容,对其教学内容加以完善。第二,体现出传承性与时代性。慕课教学模式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将思想政治教学的时代性与延续性进行有效的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根据思政教学的实际要求,打造慕课模块式教学,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方案,从而有效提升慕课教学模块式教学的总体质量。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在当前高校教学当中的应用,极大的改善了目前高校教学教学现状,成功的解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弊端。因此,高校要对“互联网+”给与高度的重视,充分渗透“互联网+”在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中的应用。思想政治教师要将互联网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相关教学内容作出全面的整合。加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重构工作,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的利用起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率,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进而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晓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有效路径选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2).

[2]陈赤华,姚芳芳.“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治教育者工作创新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6).

[3]孙飞、赵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