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1
/ 2

新时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问题研究

高峰

东台市新街镇文化广电服务中心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的战略目标。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T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更加丰富,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增强,全面建设呈现出整体推进、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

关键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问题;传统文化

一、当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面临的挑战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力量的虚化。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纵深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面临着一些不容回避的矛盾和问题。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逐渐流向城市,特别是民间艺人、行业能人、优秀学子等乡村精英的流失,加剧了基层文化主体的空心化。对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而言,这种“不在场”的状态,不仅虚化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也严重销蚀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基础。村民对基层文化认同弱化。提高村民建设基层文化的自觉性、主动性,根本在于激发村民对基层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文化认同一旦失去,就容易产生对文化的疏离甚至背叛,由此引发的文化归属真空也易导致个人至上、信义泯灭等价值乱象。这对于强调“公共性”“参与性”的公共文化服务而言,无疑是一种强力的打击。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触角萎缩化。乡村公共空间,特指村民进行各种思想交流的公共场所,以及普遍存在的一些制度化活动形式等。这是乡村公共文化的基础性支撑。如何利用和再造乡村公共空间,激活村民文化参与的内在自觉,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必须直面的挑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提升难度加大。

二、新时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创新发展的对策

强化物质投入与价值注入的有机统一。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着眼点,进一步加大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并给予政策倾斜。完善基层公共文化空间设施建设,抓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管用”,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重塑乡村新型公共空间,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设计和布局,要有文化上的前置性,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流价值导向,充分发挥公共文化的正向教育感召作用。注重服务供给与乡民需求的高度契合。必须摒弃自上而下“送文化”和单纯移植文化的做法,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特别是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兴传播手段,探索“数字化”“菜单式”文化服务模式,切实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更多地激发年轻一代文化参与和创建的热情。

突出传统文化与公共文化的互动融合。公共文化服务与传统文化的共生融合发展,是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的方向。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平台,注重用传统特色资源赋予公共文化产品特色,开拓传统文化品牌带动的公共文化服务建构模式。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与市场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开发模式,推动传统文化资源由静态向动态、单一传统内涵向复合文化内涵的转型,推动真正契合乡民的新型内生型文化的茁壮成长。

促进村民主体力量和文化精英力量的共同发力。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从保障民众基本文化权利着手,培养农民的主体意识和新集体主义观念。构建乡土文化人才库及人才信息网,建立完善教育培训、待遇保障和激励机制,为基层文化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支撑。

推动政府主导与多元共建的深度结合。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力量,建立完善支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系统性政策支持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供更多高效、优质的服务供给,推进公共文化共建共享共有的早日实现。首先,政府应积极做好群众文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尤其在当前文化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应立足于当前群众文化发展的现状,找到近几年群众文化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群众文化发展的规划,具体包括人才规划、资金规划、技术规划和资源规划等,积极加强人才培养、品牌建设、项目建设等,为群众文化的发展做出科学的战略部署;其次,政府应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群众文化中,拓宽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最后,政府应积极培养文化企业,对省内一些效益不高的文化企业采取兼并、重组等措施,建立活力充足的股份制文化企业。

健全文化市场体系。文化市场体系直接关系着群众文化生产要素的流动和文化资源的配置,健全的文化市场体系能够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开放有序的发展环境。因此,应积极健全文化市场体系。首先,应大力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拉动省内的文化消费需求,激活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力;其次,应积极优化文化信息资源,建立网上群众文化信息平台,实现群众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为文化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最后,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办文化产品交易会,为文化企业提供推广、代理、咨询等服务,促进文化企业的发展。

加强文化企业建设。文化企业是群众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文化市场的主体。在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群众文化的发展应积极加快文化企业建设。尤其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中,应积极鼓励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首先,政府部门应放宽市场准入标准,鼓励民营文化企业渗入到群众文化发展中;其次,应积极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文化企业,采用股份发放的方式,将私人资金和社会资金引入国有文化企业中,丰富群众文化发展的资金来源;最后,应充分发挥文化企业的典范作用,先鼓励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之后再对民营文化企业进行逐步规范,增强民营文化企业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加快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视域下,应加快文化专业人才培养。为此,应积极建立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机制,根据市场规律确立人才价值评价和人才聘用机制,在保障人才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人才的潜能。与此同时,文化企业应对有潜力的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组织人才进行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群众文化人才的素质。另外,教育部门还可以从高校入手,设立群众文化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高校的人才培养,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结束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表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对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高度重视。而“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则要依靠完备的新时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践表明:新时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既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常青树”枝叶繁茂、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所在。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既是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选择,也是一项维系全社会、覆盖面广的系统工程,更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持续发展的核心支点。党的十九大已开创出一个新时代,给万里神州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无疑,我们面前的道路正充满着新的希望。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把创新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创建活动之中,就一定能书写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张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之路[J].中国高新区.2018(08)

[2]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完善公共文化体系[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