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方式改革学习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创新教学方式改革学习方法

郭亚卓

郭亚卓

〔摘要〕高中数学改革,重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的改革,重在教育理念的转变,将重要的方法和理念结合到实践当中去,将核心理念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发现。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改革现代教育培养的不是书柜,知识固化,静止而缺乏创新,培养的也不是记忆的机器,去跟电脑比赛。现代教育培养的是“能有效运用各种信息,去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这里面就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判断分析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和自我审视和反思的能力,做到“全面把握,审时度势和融会贯通”。高中数学说到底就是两项:一是知识运用,二是知识创新。如何将其渗透到教学中,不但关乎到学生的学习,更关乎到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影响深远,教师当思之。

1信息技术的导入和运用信息技术的导入和运用,就是通过声光电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展示,而且容易引起兴趣,并且能够容易学会和运用。如下面所示,我们在学习坐标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支持。利用五点法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y=2sinx与=(1/2)sinx的简图。

并理解A为振幅及其与对图象的影响。

例如老师操作几何画板,学生观察图像的变化。老师首先利用几何画板画出y=sinx的图象,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拖动参数A使其变化,画y=2sinx出y=2sinx与=(1/2)sinx的简图。直观感知出A影响了y=Asinx的振幅,然后归纳出由y=sinx的图像通过上下伸缩即可得出y=Asinx的图像,总结出y=Asinx与y=sinx的图象间的联系。利用几何画板分别画出y=sinx、y=2sinx和y=(1/2)sinx的图象。并对照呈现y=2sinx和y=(1/2)sinx的图象区别。

2鼓励求异,培养学生参与的创新性在《新课程》的课程目标中指出,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表明,数学要从通过一个充满探索、思考和合作的过程来学习,才能让学生获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认为,在高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求异思维的培养。因为创新是不满足于原有状态,不依常规,在寻求变异中,从不同的方向思考,用新的方法或途径去分析和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精心地设计问题,诱导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能多角度地主动探索与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上述的案例中,首先让学生不迷信教师,鼓励学生向教师挑战,故意露出破绽,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其次要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向学生质疑,教师不予评判,由学生相互评说,各抒已见。这样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智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裨益。最后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独创性,各自设计自己的喜欢的方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提供创新的机会给学生,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开拓学生思路。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创新性。

3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展开我们可以有效的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有效的反馈,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课前: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社会调查等手段收集数学在生活经济中的应用的相关数据案例,将收集的结果填写在“案例记录表”中。

课中:请学生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的统计计算功能对案例分组探究,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合理的选择不同的抽样方法,合理地选取样本,并从样本数据中提取需要的数字特征。将研究结果填写在“统计记录表课后:要求学生完成撰写“统计与现实生活的案例”报告,完成在线测试题,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统计知识的认识。展示对抽样方法的操作以及合理的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理解程度,学习小组交流展示成果,学生自我评价知识掌握情况,学生报告通过墙报展示。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答案进行自评。

高中数学的学习,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不难能够有信心学习下去,这是首要的问题,同时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通过直观化和兴趣化的引入,达到便于记忆的目的,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兴趣的引导下,我们要给出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和推理。从贴近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寓教于乐,既能学到知识,又能锻炼数学的实践性,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由之路。各自设计自己的喜欢的方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提供创新的机会给学生,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开拓学生思路。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创新性。

数学课堂知识的练习运用,不是单一知识点的练习,而是知识的综合化运用和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牢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能力,做到“全面把握,审时度势和融会贯通”。高中数学说到底就是两项:一是知识运用,二是知识创新。如何将其渗透到教学中,不但关乎到学生的学习,更关乎到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影响深远,教师当思之。交流沟通的能力和自我审视和反思的能力,做到“全面把握,审时度势和融会贯通”。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能够让自己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而且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我们做到有效的感悟与认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提供创新的机会给学生,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开拓学生思路。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1何涛等.数学创新教育.哈工大出版社,2010.062关文信.数学创新性教学指导.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013于琛等.数学继承改革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数学教育编辑部.数学创新性备课.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15靳玉文.当代数学创新经典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6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河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