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中心理训练方法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0
/ 1

钢琴教学中心理训练方法的探索

刘媛媛

钢琴演奏是一门具有高度技巧型的表演艺术,在整个表演的动态流程中,复杂的心理活动贯穿始终。钢琴演奏心理是指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在演奏实践中发生的认识活动。为要使学生尽早地登上艺术舞台,使他们有强烈的演奏欲望,并能得心应手地在公开场合中演奏,把乐曲的思想感情既符合原作的精神、又有创造性的表现出来,这就必须依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演奏心理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

一、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从心理诸因素着手提高心理素质

钢琴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经或多或少地在实践中感受到了心理素质对钢琴演奏的影响,认识到了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因此,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是提高心理素质的基础条件。

与钢琴演奏有关的心理诸因素,包括感觉和知觉、记忆和注意、联想和想象、情绪和情感、动机和意志等等,我们可以联系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实际,有计划地针对一两个问题进行反复训练,争取有所突破、有所提高。例如有的学生上台演奏时常常会因为背谱而造成中断、抛锚,那就需要从记忆方法的运用,记忆力的训练上去下工夫。有的学生常常因为思想不集中,演奏中杂念干扰而使演奏失败。那就需要明确演奏的目的,端正演奏的动机,培养注意力的集中和有效分配。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应当贯穿钢琴教学的全过程。

二、要认真、严格的读谱,科学准确地背谱

谱面的技术要点包括:1、表情术语记号,这是我们认真读谱的首要课题。2、曲式结构,演奏者只有把曲式结构分析清楚,才能弄清作品的来龙去脉,使自己能够完整地、严谨的把作品演奏出来,塑造完美的音乐形象。3、和声与调性,和声的进行和调性的转换在作品中起着很大的作用。音乐色彩起了变化,情绪也随之改变。4、语调与呼吸,音乐有自己的语言、语气,这看来是个细小的问题,但在表达音乐内容方面却是非常重要的。5、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这其中的一点一滴在教学中都不能忽视,读谱虽然是认识一首乐曲的最初阶段,但它从始至终都起着作用。教师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演奏必须与乐谱记忆相联系,因为发展到今天,在公开的音乐会上钢琴家都是背谱演奏的。背谱的方法有“视觉的记忆”、“听觉的记忆”、“运动神经的记忆”和“理智的记忆”等方法。这四种方法,从教学实际来看,单纯依靠一种方法来进行音乐记忆,特别是记忆一首大型的钢琴乐曲,是需要一些特殊条件的,这样的人才为数不多。在实际教学当中,一般来说,是将这四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使脑、心、耳、眼、首这些器官完美的配合,最后使思维、情感、肌肉、神经、听觉、视觉达到最理想的协调。在这样的条件下,应尽早将乐谱背下来。钢琴演奏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最好当每首乐曲开始上课时,就能背下谱来。学生较早的熟悉了乐谱,对乐曲的整体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才能把精力更集中于音乐的表现与听觉的要求上去。学生熟悉了乐谱,眼睛可以离开乐谱,在解决技术问题时才有可能将注意力放在手和键盘上,有利于克服技术困难。

三、对乐曲的分析、处理要有整体概念,积累演奏实践的经验

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作品的整体,先看清整个作品的框架,勾画出一个大的轮廓,初步理解作品总的构思、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音乐形象、各个主题的性质、作品的结构,弄清它们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对他所要学习和演奏的作品有一个总的概念和印象。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社会实践中发育、成熟起来的,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的提高也离不开演奏实践的经验积累。在整个钢琴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机会,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加演奏实践。正规的音乐会演出和每学期的考试固然是很好的演奏实践,但那样的机会间隔时间太长。应当让学生经常参加学习演奏会。可以是全系的,也可以是一个班的,甚至是一个小组的互相观摩交流,包括教师上的每一节课,只要学生的曲子已经能够比较完整地弹下来了,就要求他认真地带着全部感情完整地演奏。演奏之后要及时地进行认真的总结,不但要总结乐曲演奏上的在心理训练上下工夫。在进行钢琴演奏的心理训练过程中,经过以上方面的重点训练,再对演奏环境、乐器适应和模拟等临场演出前的准备工作加以重视,对学生演奏者进行相应的心理的适应性锻炼,这样的锻炼将为未来的正式演出提高成功的比率。教师只有通过以上的具体训练才可使学生以最佳的竞技状态,最大限度降低心理因素的负面影响,保证演奏的完满成功。(黑龙江省教育厅“十一·五”规划课题“本科院校钢琴课堂教学中心理操作技能的培养与研究”论文。课题编号:XGGH08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