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疑难病从肝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浅述疑难病从肝论

潘秀芝

潘秀芝(新疆昌吉市佃坝乡卫生院831103)

【中图分类号】R22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397-02

【摘要】所谓的疑难病,是指一些久治不愈或前人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临床症状或极其复杂,或极其缺少而难以确定病名、病因、病位、病性,这类患者往往求治于中西之间数月乃至数年。本人经过30年的临床实践,发现肝在疑难病的发生、发展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治疗疑难病时抓住肝这个重要环节,从肝论治,每获显效。

【关键词】疑难病肝枢机失运敷和失度藏疏失常

一、“从肝论治”的理论依据

肝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属木,主动,主升,与胆、筋、爪、目等构成肝系统。具有生化气血,宣畅气机,疏通三焦,促进运化,调畅情志,抵御外邪,和调营卫,贮存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

(一)肝的枢机失运与疑难病

枢机者,关键也。《尔雅》曰:“制动之主曰枢机”。脏腑枢转正常则气血周流,升降有序,出入有节,开阖有度,人体安和,故有“拔动枢机,可动全局”之说。肝的枢机就是指肝具有启动阴阳升降出入开阖正常之功能。正如沈金鳌所说:“故一阳发生之气,起于厥阴,而一身上下,其气无所不乘,肝和则生气,发育万物,为诸脏之生化,若衰与亢,则能为诸脏之残贼。”

疑难病的病因尽管非常复杂,但仍然如普通病一样不外两个方面,一是外邪侵入,二是脏腑气血经络功能失调。不论外感还是内伤均可影响肝的舒畅,调达,导致肝的枢机失运,气机逆乱,升降出入开阖受阻,各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大量的病理产物,造成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如《知医必辨》云:“人之五脏,唯肝易动难静,其他有病,不过自病,唯肝一病,即延及他脏”。

(二)肝的敷和失度与疑难病

《素问·气交变大论》曰:“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素问·五常政大论》亦云:“木曰敷和”。这里的“敷”就是宣散、推动、统摄之意;“和”是和谐、平和、适度之意。“敷和”就是指肝敷和少阳升发之气,推动各脏腑的生化代谢,使人体保持阴阳平和协调。肝胆同寄相火,激发温煦五脏六腑,为人体生命的动力。故朱丹溪强调:“人非此火,不能有生”。张锡钝亦云:“人之元气根于肾而萌发于肝”。肝又是将军之官,出卫气,保护人体不受外邪侵袭。肝的敷和功能正常,则气血畅通,卫气调和;若失敷和,敷布阳气和阴精失度,升降失常,就会导致气血津液代谢紊乱,产生一系列病理改变,成为疑难病的病理基础。

(三)肝的藏疏失常与疑难病

“藏”指“藏血”,“藏魂”;“疏”指疏泄,疏通。肝藏血就是说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正如王冰所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行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血舍魂,《血证论》指出:“肝之清阳即魂气也”。《灵枢·本神》谓:“随神往来者谓之魂”,指肝之阳气,在神的主宰下能够根据生命活动需要,应神而动,随神而变,从而主持人体内外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维持气血运行,促进消化吸收,调节精神情志,协助水液代谢,调理冲任二脉等作用。藏血是疏泄的物质基础;疏泄是藏血的功能表现。肝疏泄适度,气机调畅,则血能正常的归藏和调节。肝失疏泄则影响血液的归藏和运行。如肝气郁滞则血亦随之瘀滞,疏泄太过,肝气上逆,血亦随之气逆可致出血。

二、典型病例

(一)经行发热

高××,女,25岁,未婚,2010年3月初诊。2009年2月开始,月经20天一次,经行时发热,在37.5℃以上,伴胸满,胁胀,呕吐,心烦,头眩。经行一周,经净后发热亦退,每月如此。发热渐渐加重,有时高达39℃,西医检查无异常,多方医治不效。初诊时,正值经前期,症见胸闷胁胀,口鼻干燥,舌质微红,苔白略腻,脉弦数。综合脉证,此为肝经郁热所致,治以疏肝清热。处方:柴胡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青蒿10克、黄芩10克、郁金10克、白术10克、厚朴10克、钓藤18克、炙甘草6克。服药时月经来,热势燔盛,口鼻燥热犹如喷火,三剂后头目清凉,发热消退。上方服用3个周期,每次经前开始服药6剂。随访半年,经来不再发热。

按:推敲本证病机,患者素来性格内向,有不如意事抑郁于怀。肝郁则气滞,肝脉络于胆,布于肋间,所以见胁胀;木郁横逆克土,故胸闷呕吐;相火附于肝木,木郁日久化火,引起发热;火性上炎,故头目眩晕。上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因即将临经,防止动血,将川芎改为归身,胸闷不舒,苔又腻,湿热内蕴加白术,厚朴,热象明显加青蒿,黄芩,因肝经直上巅顶,肝火上扰,有动风之趋势,加钩藤18克,钩藤能平肝熄风,解除心热,对风火附木沿肝经上扰之证,有良好疗效。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症自除”

(二)顽固性呃逆

元××,男,53岁,2011年9月初诊。自述呃逆频繁发3年余,尤为特殊的是,呃逆嗳气停止的时候,别人触摸他的任何部位立刻出现频繁嗳气紧接着接连不断的呃逆,每次1-2分钟,自然停止。停止后再次触摸其任何部位,又连续嗳气呃逆1-2分钟。为此曾在数个医院反复检查,始终没有得出确切诊断。除西药外,仅服中药达几百付。细察其证,除上述症状外,伴面色白,舌质淡红,苔薄白,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口干口苦,脉虚大而弦。证属气阴俱虚为本,肝郁脾虚为标。治补气养阴以培本,疏肝理气,健脾化湿以治标,逍遥散加减。处方:醋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麦冬15克、生地2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夜交藤15克。上方加减服用20余剂,呃逆停止,触摸任何部位也不再发生。

按:呃逆多为肺胃之气上逆所致,常用降气药治疗。而此证用降气药不效,用理气药反有效,这是因为触摸身体任何部位均嗳气呃逆,是肝胃之气欲伸不能之象。欲伸其阳气而不伸者乃气虚兼郁之故。气虚者不补其气则伸之不能,气郁者不舒其气则伸之不可。故必须补舒并用。嗳气,呃逆有逆和郁两类,郁者但降不升则气逆反作,逆者,但舒不降则逆者更逆,故必须疏肝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临证心得

疑难病往往症状复杂多变,难于抓住重点,或冷或热,或上或下,或有或无,气血经络脏腑症状共存。治疗过程极长,用药又很复杂。根据临床经验,在疑难病的辨证论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按照基本理论提出的基本论点,对所有证候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证见头晕胸闷,心悸心烦,疲乏无力,口苦咽干,舌苔薄白,脉弦细。既可解释为气虚,肝郁,又可解释为心气不足,但是如果综合起来分析,仲景所谓少阳证均可解释所有出现的症状。我们就应从少阳胆经去辨证治疗。

(二)症状繁杂,很多症状在性质上相互矛盾时,应以脉作为决定疾病性质的关键。有的疾病在症状表现上既有寒,又有热,既有虚,又有实,既有这个脏腑,又有那个脏腑的表现。临床辨证时很难确定其何者为主,何者为次,根据经验来看,若明查脉象就可确定主次。即脉为寒者以寒为主,脉为热者,以热为主,脉为虚者以虚为主,脉为实者以实为主。如尿频、尿急、尿痛为主的泌尿系感染,以膀胱湿热者多见,常用八正散进行治疗,但是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泌尿系感染,则效果不明显。这是辨证不清,认证不明所致。此时若能结合脉象去辨证可取得满意的疗效。脉沉者为膀胱气滞,可用理气通淋方。脉弦者,肝郁气滞,气郁化火,丹栀逍遥散治疗。脉细数者,为肾虚湿热,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三)认真分析用药效果,结合脉证审慎分辨。治疗效果的好坏往往是衡量辨证论治正确与否的试金石。某些看起来完全是一个虚寒证的疾病,应用温阳散寒的药物治疗后,不但症状不改善,反而加重。这就说明该病不是一个虚寒证,而是其他原因所致。如果通过审脉、察色,见其色不虚,脉沉弦者,此必是肝郁所致,用疏肝方药治疗,可获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