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在评估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抑郁状态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在评估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抑郁状态中的应用

赵春侠谢富堂李晨

赵春侠谢富堂李晨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300450)

【摘要】目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原发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抑郁状态。方法DSA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5例,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抑郁状态进行评估,统计分析患者抑郁分级与患者临床特点的相关关系。结论DSA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Fisher,Hunt-Hess分级越高认知功能损害越严重。

【关键词】自发性蛛网膜抑郁造影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156-02

目前卒中后抑郁发病率较高,然而对于DSA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原发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抑郁状态。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1月并符合以下条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45例。所有病人均经头部CT扫描或腰穿证实有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后DSA检查为阴性,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要点[1]。

2临床特点:男21例,女24例,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52.4岁,均常规给予甘露醇,尼莫地平等内科药物治疗。合并糖尿病8例,高血压18例,心脏病8例,文化程度:小学15例,初中及以上30例。入院时分级:Hunt-Hess分级:Ⅰ级16例,Ⅱ级12例,Ⅲ级17例;颅脑CTFisher分级:Ⅰ级5例,Ⅱ级19例,Ⅲ级13例,Ⅳ级13例。

3方法(1)测评工具: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the17-item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17)评定患者的抑郁状态:评分值8分,无抑郁;17评分值≥8分,为轻度抑郁;24评分值≥17分,为中度抑郁;评分值≥24分,为重度抑郁。评分值≥8分并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hineseclassificationanddiagnosisofmentaldisorderⅢ,CCMD-3)中关于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诊断为脑卒中后抑郁。

(2)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等级相关分析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SAH患者抑郁状态程度与发生率45例DSA阴性SAH患者,无抑郁4例,其中轻度,中度损害,重度损害,中重度合计共24例。Hunt-HessⅡ级以上占22例,Fisher分级Ⅲ级以上占21例。

2、SAH患者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与抑郁的关系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较严重的病例组认知功能受损的发生率要高于分级水平低的病例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论

本研究发现脑血管造影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发病期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达一半以上,即使在FisherⅠ~Ⅱ级,Hunt-HessⅠ~Ⅱ级患者中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Hunt-Hess分级越高,Fisher分级越高即出血累及范围越大,其认知功能受损越严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记忆力明显减退。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出血部位常累及各个脑叶,如大脑皮层、侧裂池等,引起弥漫性脑水肿,脑灌注压下降,微小血管痉挛,血红蛋白本身及其代谢产物也导致颅内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损伤,血脑屏障破坏,引起相应神经递质调节紊乱[45]。Nozaki等[6]认为,其认知损害与神经递质通路受损有关,基底部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及儿茶酚胺通路受损,颅底穿支动脉供血障碍及局部脑缺血是引起认知功能损害的可能原因。本研究发现其认知损害以注意力、记忆力、图形绘画为主,可能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累及额顶颞叶等皮层中枢有关。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

[2]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49-663.

[3]汤慈美.神经心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42-343.

[4]陈江瑛,闫振文,张付生,等.瘦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621-623.

[5]郝世胜,王惠玲,张静静,等.中文版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定量表信度与效度研究.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564-567.

[6]Nozakit,Sakain,Oshis,ecal.Cholinergicdyafunctionincognitoveimpairmentsafteranerysmalsubarachnoidherrhage.Neurosurgery,2002,51:94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