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高考班专业课教学经验的分享——以结构平法识图课程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中职高考班专业课教学经验的分享——以结构平法识图课程为例

周小芳

绍兴中等专业学校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笔者结合几年的高考班教学实践,对结构平法识图课程教学经验的分享。从教材、图集、工程案例、实训工场、模拟工作场景、利用计算机软件等方面展开教学,突破重难点。

关键字:中职高考班;教学经验

结构平法识图是建筑工程专业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也是建筑专业学生最难理解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的特点是对实践要求高,涉及专业规范多,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知识,学起来犹如形而上学,懵懵懂懂,很难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从2015年浙江省单招单考开始新增加了建筑类技能操作课程,而本课程的梁柱结构平法识图能力列为必考内容之一,颇具挑战性。

《结构平法识图》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改革成果教材,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教材中存在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前提条件不充分,容易误导学生的解题思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6G101图集为主,教材为辅,并围绕教材大纲选择合适的工程蓝图为案例作为知识点巩固,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能在本课程上学有建树。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大家共同探讨和分享。

一、教材为辅,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涉及的知识点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对简单的柱、梁配筋进行识读,能够增加学生识图的成就感,通过成就感的积累,一步一步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掌握知识的自信心。但教材中对知识点的应用环境和各种钢筋的排列并未按规范要求划分,且有部分章节所述内容不明确,存在与规范内容冲突,容易误导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分类,让学生感到千篇一律,混淆知识点。故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定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自信心的过渡篇章。

二、图集为主,其次循序渐进突破教学难点。

目前我国对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的规范标准都依据建筑平面整体表示方法16G101图集,而标准图集、规范并不像教材那样图文并茂,而是用精准、简练的专业术语描述专业规范要求,比较死板,但它确是所有平法知识及平法制图的最初来源,具有专业权威性和最终解释权,是专业人员必备的工具书籍。为了学生毕业能快速与行业接轨,融入到建设大军团,利用前期学生学习自信心高涨的有利时机,把16G101图集作为重点讲解。将16G101图集制图规则、标准构造要求以及各构件所处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何区分和套用,都按照图集顺序理清,做到活学活用。另外要以教师、第一层次学生为中心,采取逐级帮扶。如老师对第一层次学生重提高,第二层次重方法,第三层次的学生重基础,然后由学生分层次指导,培养学生中的老师,营造氛围,巩固和提升知识。促使学生在平法识图能力方面得到质的提高。在讲解标准规范的同时,带领学生踏勘实训工场,对梁柱的部分节点与图集内容进行对照学习,加深理解与记忆,突破教学难点。

三、强化提升,以合适的工程蓝图为案例巩固知识点。

在教学中发现一个问题,学生学的知识点很容易遗忘。如何巩固新知,学以致用,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大难题。利用本人企业工作的资源,针对性地选择了两套施工蓝图,将教学知识与蓝图的图示串联起来,形成教案。在课堂上,学生人手一份蓝图复印文体,按照工程现场的识图要求和16G101图集的要点解读,让学生从目录到详图逐一识读,学生温故知新,教师重点补充。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运用的印象加深,不容易忘记,还会有意外收获,发现蓝图中的错误,学生特别有成就感。对于难于理解或想象不出的结构形式,可利用简单的材料,动起手来做简单模型,手、脑并用,加强学生对平法的立体感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四、充分利用校实训工场,开展实践操作

学校设有钢筋实训工场,各种绑扎设备基本齐全,有针对性的对工程图纸进行筛选,并对筛选图样的建筑构件按比例1:2进行钢筋笼实体绑扎。在此过程中,学生分组按3-4人分组,每组负责下料1人,箍筋制作1人,主筋制作1人,绑扎1人,让学生各有分工,互相协调。教师先进行绑扎示范,同时进行安全注意事项和各节点的讲解,然后学生动手绑扎,教师辅助。学生绑扎制作完成后,各组节点进行展示,每组分派一名代表讲解,最后评比并给予平时分奖励。这一环节学生积极性高,同时也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收获颇丰。

五、创设条件,模拟工作场景组织图纸会审。

中职学生对理论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但动手和组织能力较好,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利用班级部分经费,模拟工程图纸审查场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工程四方责任主体中去,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图纸,利用所学知识设置关卡,让学生在图纸会审过程中找出错误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资奖励,提高学生对平法知识的运用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六、反复训练,利用辅助的计算机技能训练软件实战演练。

在技能高考前的一段时间,最大化地利用技能操作软件,督促学生反复练习、考试,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阶段的训练:(1)讲练结合、全面练习;(2)错题积累、专项练习;(3)典型错题、集中讲解;(4)考前强化训练、查漏补缺。

总之,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案列巩固,工作场景创设,技能实战演练等环节,从入门到深入、理论到实践、虚拟到实战、实战到理论,最后进行综合提高,各个环节循序渐进,逐个击破,不留死角,全面灵活掌握结构平法识图课程的方方面面,为学生学习结构识图技能打好坚实基础,为建筑类单招单考技能高考的成功打响第一枪。

参考文献

[1]执着于教学研究和经验分享的教育行者——丁玉祥[J].基础教育研究,2018(13):1.

[2]丁金巧.教师文化经验分享式教学之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11):119-120.

[3]余永亮.经验分享式教学——基础课实践教学新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05):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