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被无度的“自主”遮了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莫被无度的“自主”遮了眼

娄垠垠

娄垠垠浙江上虞市小越镇中学

我校英语组最近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以“把课堂还给学生”为主题,几位教师同上一节课,共同探讨如何上好一堂学生自主的课。这次选定的内容是新课程七(下)Unit5I’mwatchingTV第一课时。本课围绕“谈论人们正在做的事”开展教学活动,学习现在进行时的构成、含义及一般疑问句的问答,并掌握现在进行时中现在分词的构成。

我上了一节课,也听了多位老师的课。以往每次听课都抱着学习的心态,特别关注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学以己用。然而这次我把注意力放在了教学“毛病”上,因为失败更能让人深省。以下是我在这次教研活动中印象深刻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教学华丽多样而无“实”度

课前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用心良苦地寻找了许多相关视频。先让学生欣赏一段有关进行时的Disney动画片,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就“正在做什么”动画内容进行回答,呈现现在进行时的结构:“Whatishe/shedoing?He/Sheisdoing…”,并学习一些动词短语。在学生进行Pairwork句型操练后,紧接着又播放了一段Disney动画片,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各个伸长了脖子,聚精会神地看,时而发出一阵阵笑声。由于影片较长,老师本想中途停下,但在学生的纷纷要求下,老师为尊重学生的感受,又继续播放,估计有5分钟。随后进行一个“TheBestRemember”的评比,让学生通过回忆影片情节,用进行时描述片中人物正在做什么,看谁记得多,说得好。因为学生专注于画面本身,而很少有人记住人物动作,活动刚开始就出现了冷场,老师只好再回放一遍,又用了5分钟。由于影片内容并不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不熟悉,难以表达,而且瞬间记忆大量的动作对学生也有一定的难度,整个活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影片播放占用时间过多,之后的课文内容、对话练习匆匆完成,最后以一个Areyousleeping的英文歌曲来结束本课时。

一节课中教师播放动画用去20多分钟,教室变成了放映厅,在这样的课中,学生的确很愉快,其主体地位和学习潜能也发挥出来了,但关于英语的收获又能有多少呢?多媒体走进教学后,成了教师依赖的教学工具,每节公开课中英文歌曲、动画视频似乎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甚至喧宾夺主,使教学显得华而不实,漫无边际。教师岂能因为追求“活跃的气氛”而抛弃文本的利用?在强调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时不要忘了动画只是点缀,语言的运用才是教学的根本。

片段二:答案丰富多彩而无“准”度

该教师打破教材的原有安排,取代课本SectionA2c部分,设计了一个“GuessingGame”,采取小组竞赛形式,一人背对全班表演动作,集体猜,看哪组猜的最准。使得教学“动感十足”,更贴近学生的兴趣与实际,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巩固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结构及其问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抢着猜,使得课堂沸腾起来。然而细听他们的回答,会发现很多问题,有的猜“Ishedance?”有的说“Hejump”,甚至有学生干脆说“swim”等等,很少有人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可见,学生对于本课的重点——现在进行时的掌握还不够,暴露出了众多问题。而此时的老师忙于活动的管理和控制,在喧嚣声中忽视了对学生的及时纠正和提醒。

活动中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却失去了基本的准确度。有老师认为,学生犯错是自然的,应该允许犯错,而不该处处指正,吹毛求疵,这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从而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然而,提倡开放课堂,让学生自主,并不是放任自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自主是以语言的准确性为前提的,这才是有意义的“自主”!教师应该做到对小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对大错则要当机立断,就地正法。

片段三:说演成了主角而无“效”度

教师在做Section1a时,只是让学生看图搭配,并叫个别学生简单地对对答案,如“1-d,2-a,3-b……”,而没有引导学生说出整个句子来强化现在进行时结构,没有注意培养学生整句表达的良好习惯。

在完成2a和2b的对话听力之后安排了一个模仿秀,要求学生自编对话并进行表演。几分钟的准备后,第一组同学大胆举手上台展示,她们能脱离课本流畅地对话,内容却完全来自课文,毫无改动。在老师的提示下第二组同学稍微做了改编,把“Doyouwanttogotothemovies?”换成了“Doyouwanttoplaybasketball?”,后面几组几乎也是千篇一律地重复了对话内容。之后马上就进入到了下一环节。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任务对话多,教师常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进行表演。这种学习的形式是可取的,它的确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学完一节课后关于英语的知、能、用的收获得之甚少,学对话只不过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只追求会话表演的“花样”,虚化了语言本身,忽视了言语的丰富性和交际性,把英语课异化成了内容的说演课。其实对话发生的可能性不局限于一种模式,完全可以放任学生自主编写,预设不同的场景,综合所学内容自编一个有新意的对话。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的目的不仅在课文传达负载的内容,更在语言本身的灵活运用。

片段四:言语随意平淡而无“深”度

课前老师让学生自主收集相关照片和图片资料,学生的确兴致勃勃,上课时一一带进了课堂。教师在课堂最后环节设计了一个PhotoShow活动,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自由谈论各自的照片,接着由小组派代表描述小组同学的照片。第一组同学在描述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流畅、不连贯的表达,老师评上一句“你想说明的意思我明白”,而后叫另一组代表继续描述,说了一通表达很平淡的内容。第三位同学在言语组织上更糟糕,但见解上比较有新意,老师就对其大加赞赏。

众所周知,英语课是学习怎样把意思用英语来表达、说得“漂亮”的一门课。如果老师仅仅满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浅表化的成果,即能自由表达,而不考虑言语表达是否正确、通畅、具有文采,是否有一定的深度,那不是有“失职”之嫌?

教研活动后的深思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成了课堂的主人。于是,要让学生自主,就必须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自主地表达;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自主地找资料;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自由地畅想……老师只要做个节目主持人就可以了,否则,就是没有体现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拓展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没有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课堂上出现了学生“丰富多彩”的“自主”学习,“变化多端”的“自主”探究,喧嚣热闹的“自主”合作。英语课成了嘻嘻哈哈的游戏课,热热闹闹的表演课,东拼西凑的大杂烩。然而在这繁华的景象背后,是否发现“自主”无了“度”?这样的课,看似自主,实则自由无度,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兴致勃勃地玩了一节课,却没有认真地学习,没有深入到语言文字中去,游离于内容的学习之外,不去进行语言文字的感悟、积累和内化,学生所得难以肯定。这样的虚假繁荣、表面自主的背后,却隐伏着英语学习的忧患。我不由地深思:热闹过后,学生究竟在课上学到了多少?这样的自主学习,学生的收获有多少呢?

我认为凡事都有“度”,真理向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论。自主不是自由,课堂教学中既要保持“热闹”,又要和谐、有序,“闹而不乱”。提倡还学生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学”,并不是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和无原则的迁就,不能打着“学生自主”的旗号而虚化英语言语本身,异化英语能力的培养,忽视课堂教学的目标,使得英语课虚无缥缈,空洞无物。自主学习,不能盲目取舍,顾此失彼;不能贪图热闹,东拼西凑;不能以点带面,以偏盖全。那样,英语教学就成了华而不实、只中看而不中用的“标本”。

英语教学要“营根固本”,其根在语言文字,其本在于读书内化。“根”深才能“叶”茂,“本”、“末”绝不能倒置。无论用什么样的教学理念,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其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不变的,即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习才是根本。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就有自己的课程目标,每一节课达到一定有关言语能力培养的目标,每个单元、每个学期、每个年段达到一定言语能力提高的目标。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小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斑斓未必皆春色,大而无当的喧嚣可以活跃课堂,却与英语教学无补,朴素、平常才是真,切莫让自主过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