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检验进展

/ 1

脑脊液检验进展

刘晓丹常鑫刘海珠

刘晓丹常鑫刘海珠(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264200)

【中图分类号】R331.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207-02

CSF检验已有百余年历史,有些基础检验沿用至今,传统的CSF常规检查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近十多年来,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检验技术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CSF检验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指标,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1脑脊液蛋白分子谱检查

1.1CSF蛋白电泳

利用各种蛋白质在电场作用下迁移率不同的原理进行测定,以区分蛋白质不同组分。由于蛋白质含量较低,电泳前一般需要进行浓缩处理。如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则标本不需要浓缩。

正常CSF与血清中蛋白电泳的区别:①CSF中有前清蛋白,而血清中没有。②CSF中β-球蛋白较多。③CSF中γ球蛋白仅相当于血清的一半。

1.1.1参考值前清蛋白2%~6%;清蛋白55%~65%;α1-球蛋白3%~8%;α2-球蛋白4%~9%;β-球蛋白10%~18%;γ-球蛋白4%~13%。

1.1.2临床意义电泳分析可较灵敏发现蛋白质各组分的变化,①前清蛋白增加见于脑萎缩、脑积水。②清蛋白增加见于脑血管病变,椎管内梗阻。③球蛋白增加见于脑膜炎、脑肿瘤,γ-球蛋白增高常见于多发性硬化症、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症。1964年Lat-erre在检测多发性硬化症病人CSF电泳中发现2~5条异常的γ-球蛋白区带,称为免疫球蛋白组分区带或寡克隆区带,这在外周血中一般见不到,它是神经系统内合成免疫球蛋白的标志,对多发性硬化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此带也见于格林-巴利综合征,结核性脑膜炎及神经性梅毒。

1.2免疫球蛋白测定

正常CSF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极少,病理情况下CSF免疫球蛋白增加主要是由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血中免疫球蛋白进入CSF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激活免疫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测定主要有免疫扩散法、免疫电泳法和免疫散射比浊等方法,免疫散射比浊法具有敏感、精确和快速等特点,现多采用。

1.2.1参考值IgG为10~40mg/L;IgA为0~6mg/L;IgM为0~13mg/L。

1.2.2临床意义

(1)IgG①增高:见于多发性硬化症、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结核性、化脓性脑膜炎时IgG、IgA均增高;除此之外,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时,还可见IgM明显增高。现采用IgG指数来了解中枢神经系统IgG合成情况,其计算公式为:IgG指数=[CSFIgG(mg/L)×血清清蛋白(g/L)/CSF清蛋白(g/L)×血清IgG(mg/L)],参考值为0.3~0.7,>0.7表示鞘内IgG合成增加,90%以上多发性硬化症指数>0.77。②减少:见于癫痫、X线照射及服用类固醇药物等。

(2)IgM正常人CSF未见IgM,若出现提示神经系统感染,IgM浓度明显增高是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特点,可达43.0±58.0mg/L,病毒性脑膜炎IgM轻度增加,若IgM>30mg/L可排除病毒感染可能。

2脑脊液酶类检查

2.1肌酸激酶测定

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以骨骼肌含量最丰富,其次为心肌和脑组织,有三种同工酶,即脑型CK(CK-BB)、心肌型CK(CK-MB)和肌型CK(CK-MM),正常CSF中CK尚不及血浆的1/50,主要是CK-BB。测定CSF中CK有助于了解脑组织的破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CK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酶偶联法(速率法)、荧光法和生物发光法等,其中酶偶联法快速、敏感,为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推荐方法。

2.1.1参考值<1.0U/L

2.1.2临床意义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时活性增高,其中以化脓性脑膜炎增高最为明显,结核性脑膜炎次之,病毒性脑膜炎轻度增高,它是鉴别细菌性、病毒性脑膜炎的一个良好指标。脑血管疾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CK活性也增高。

2.2乳酸脱氢酶测定

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是糖酵解中的一个重要酶,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LD有五种同工酶:LD1、LD2、LD3、LD4、LD5,凡有脑组织坏死时,CSF乳酸脱氢酶活性增加。

2.2.1参考值CSF中LD活性相当于血清的1/10。

2.2.2临床意义①神经系统细菌感染性疾病时LD活性增高,其中以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升高更明显,但同工酶LD1、LD2活性,无论是细菌或病毒感染都增高;②其它脑病如脑血管疾病、脑肿瘤也可见LD活性增高。

参考文献

[1]王传新.脑脊液及胸腹水实验室诊断及进展[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邢宏义,魏桂荣,梅元武,孙圣刚.结核性脑膜炎的脑神经损害与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白蛋白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