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梁芳

梁芳(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贵州兴义5624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316-02

【摘要】新生儿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是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病情危重的患儿更易感染,为了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我们应该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

【关键词】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对策

1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1来源于医护人员的感染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因此,医务人员对于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以及对感染控制的认识直接关系到院内感染控制的效果。

1.2来源于患儿自身的感染患儿抵抗力低,易于感染,早产儿、低体重儿更易感染;侵袭性操作(插管)的患儿感染率高,如气管插管、吸痰、上胃管易损伤呼吸道、消化道黏膜而增加感染机会。

1.3来源于环境的感染病室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暖箱、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治疗车、婴儿磅秤、操作台等污染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途径之一。另外,病室通风换气不良,易造成空气污浊,空气污染也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因素之一。

1.4来源于家属的感染家属患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直接接触新生儿而导致的感染。

1.5来源于患儿与患儿之间的感染给患儿诊疗及护理时,由于医务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导致患儿与患儿之间发生的交叉感染。

2所采取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有以下几方面

2.1加强手的消毒院内感染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医务人员的手传播,在接触患儿前后充分洗手或快速手消毒是减少和控制院内感染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所以,新生儿室的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应勤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以达到尽量避免或减少院内感染

2.2加强各类人员的管理

(1)加强人员管理:特别是实习生、轮转生、化验室检验人员、B超室人员、照片室人员,保洁人员,本科室的医护人员,进入新生儿室前穿清洁的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换鞋、严格洗手。接触患儿前后应消毒手,工作服有明显的污染的、时应及时更换,诊疗和护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感染性疾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的患儿应单间隔离,无条件时同类疾病可同室隔离,床间距在1米以上,护理人员相对固定,诊疗及护理用品专人专用,(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尿不湿、衣被、奶瓶、卫生纸等)。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前应穿隔离衣,脱掉隔离衣后方可接触其他患儿。

(3)医务人员每3个月体检一次,若患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者均不得在新生儿室工作。

(4)家属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时不得探视患儿,探视者接触新生儿前医务人员应指导探视者做好手的快速消毒,并戴口罩,穿探视衣,套鞋套。

(5)加强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特别是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上胃管、导尿、深静脉置管等。

2.3加强病室内环境的管理

(1)病室内每日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每日用1:200的84液湿式拖擦2次,并用三氧机消毒2次,每次1小时,污染严重时加消一次。配奶间每日用1:200的84液擦拭后三氧消毒2次,每次1小时。

(2)加强沐浴间的消毒,感染患儿与非感染患儿分开沐浴,实行沐浴盆一婴一用,用后用1:200的84液寖泡消毒。

(3)治疗室、办公室、值班室、病房、走廊、卫生间、污染间、每天用1:200的84液湿拭擦拭,污染时应随时擦洗。

(4)病室内墙面和门窗每周大扫除一次。并保持清洁、干燥。

(5)每月进行治疗室、监护室、配奶间、暖箱等物表及空气的细菌学监测,若不合格,及时查找原因,立即整改,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追踪效果。

2.4加强医疗用物的消毒

(1)医疗器械:包括呼吸机、监护仪、听诊器、血压计、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婴儿磅秤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仪器按钮、操作面板,每天用75%酒精擦拭消毒。呼吸机管道使用后用1:200的84液寖泡后在高压消毒。

(2)新生儿暖箱、蓝光箱、辐射台、每日或一用一清水清洁擦拭。每周彻底消毒一次,箱体内外用1:200的84液擦拭后半小时用清水擦拭,箱内用三氧机消毒30分钟。暖箱、蓝光箱每月彻底消毒一次。

(3)诊疗用品:包括治疗台、治疗车、药品柜、病历夹、床栏杆、电话、门把手、每天用1:200的84液擦拭消毒。

(4)床单元:患儿出院、转科、死亡等离开以后,应及时对床单元进行彻底消毒。

(5)办公用品:包括电话听筒和按键、电脑键盘、鼠标每天用75%酒精擦拭消毒。

(6)清洁用具:包括拖布、抹布,必须区分使用,并清洁、消毒、凉干保存。使用时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

2.5加强患儿用物的消毒

(1)奶具的消毒:奶具一婴一用,每次用后用清水洗干净再煮沸消毒,煮沸时容器应密闭,物品应完全没入水中,煮沸时间从水沸腾时算起,不得少于1小时,并消毒柜内干燥贮存。

(2)新生儿使用的布类:如毛巾、衣服、床单、被套等一婴一用,清洗干净后高压灭菌后备用。

(3)直接接触患儿皮肤的物品:沐浴盆、沐浴露、洗发液、爽身粉、滴眼液等使用时应采用非接触式方式或一婴一用。

2.6诊疗或护理患儿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1)沐浴时先早产儿→暖箱中的新生儿→非感染性足月儿→感染性新生儿。

(2)护理或治疗有传染性疾病的患儿,注意穿隔离衣,戴手套及口罩,操作完毕应严格消毒,并妥善处理患儿的呕吐物及排泄物。

2.7作好患儿的口腔、眼部、脐部、皮肤的护理,是预防新生儿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