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 2

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文丰玉鲍正荣周英蒲云霞

文丰玉鲍正荣周英蒲云霞

(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科学教育教研室四川南充637002)

【摘要】本文对四川省的小学科学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掌握了参训教师的基本情况,知道了他们对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方式、培训效果考查和培训地点等的具体要求和建议。希望能对四川省实施培训提供指导和帮助,进而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培训需求;调查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的目的是:使参训教师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了解科学课程改革的实施进展,促进参训教师对科学课程改革的关注;拓宽参训教师的学科视野,提升学科专业素养;提高参训教师搜集和使用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促进参训教师更好地掌握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从而使他们能更好地在新课程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市(州)级培训和县级培训中发挥骨干培训者的作用。为了增强培训效果,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制定培训方案应充分关注到培训对象的特殊性和针对性。

为了解我省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的需求现状,从而达到“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发展”的目的,我们特设计了调查问卷,就教师的学历、专业、所教学科以及他们最希望的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方式、培训效果考查和培训地点等方面做了调查。共发放调查表72份,回收72份,回收率100%,其中1份无效,有效率98.6%。其分析结果如下:

1.教师的基本情况

1.1学历。经过统计发现:中师占2.8%,专科占76.1%,本科占21.1%。说明教师的学历普遍不高,应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学历,特别要不断加强科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研修。具体情况见下表一。

1.2教师的教龄。经过调查分析,结果是:教龄在1-3年的教师占8.5%;教龄在4-8年的教师占4.2%;教龄在9-10年的教师占7.0%;教龄在11-20年的教师占40.8%;教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占39.4%。其中,骨干教师的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所占比例为80.28%。这组数据说明:教师已经有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理念等已陈旧,所以,仍有必要了解现代科学教学思想与理念。

1.3所学专业及从事的学科教学。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情况是:都不是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的,理科占20.83%,文科占48.61%,音、体、美占2.78%,小学教育占30.56%。对于教学情况,43.67%的教师专门从事科学教学工作,22.53%的教师兼任科学,而从事其他学科教学工作的教师占33.80%,具体情况见下表二。

这组数据说明:我们的骨干教师专业背景多元化,需要加强理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球与空间科学等)知识的学习与研修,需要对科学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因此在设置培训方案时,应增设《走进小学科学课程》、《科学课程标准的实施进展与问题》等主题的探讨。由于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新增了“设计与技术”领域,要求加强学生的科技制作技能,而教师几乎没有这种体验,因此,还应专门为参训教师进行“充电”,设置“科技与制作”的活动课,让大家亲历制作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从而深刻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及意图。

1.4科学教学的适应程度。对科学教学的适应程度的调查结果是:只有7.1%的老师是完全适应,62.9%的回答是基本适应,27.1%的回答是有一定基础,还有2.9%的回答是完全不适应。这说明科学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很大程度上都有必要接受培训,他们需要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基础知识、教学技能等的系统学习。同时,可以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利用资源的优势互补,发挥个别优秀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增强培训的效果。

2.培训方式与模式

您曾参加过的培训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有29.2%的回答是知识讲座,26.4%的回答是专家报告,5.6%的回答是参与式为主,8.3%回答的是互动研讨式,30.5%回答的是“以上几种方式的结合”。对“您认为理想而适用的培训方式是”的回答是:选择知识讲座、专家报告、参与式的老师都只占了5.3%,选择互动研讨式的老师也只占了17.5%,而选择“以上几种方式相结合的”占了66.6%。再者,对于你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是:26.5%的老师选择的是讲座,32.7%的选择是参与式,38.3%的选择是互动。只有2.5%选择了其他。对于您最喜欢的培训模式这个问题,30.92%的老师选择专家系列讲座,看教学录像占15.94%,进行课题实验占15.46%,进行教学研讨、组织调研活动占37.68%。这组数据说明:参训教师喜欢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既有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又有实践操作的锻炼与体验;在动脑的同时也动手,同时,在学习中还需要沟通、交流从而加快教育理念的转变,相互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因此,在设置培训方式时应设置一些专家报告;同时也应安排交流与探讨的互动参与式活动,还应设置案例分析活动,同时也应设置观摩与研讨课。只有这样按需实施,培训才会有效,大家才能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3.培训内容

对“在学科专业以内,您最急需培训的内容”的调查结果如下:学科前沿动态信息占16.3%,教育学知识占2.0%,教育心理学知识占4.0%,学科教学改革思路方法占30.7%,拓宽学科知识面占19.9%,对青少年科技模型和创新比赛的辅导占26.3%,而其他只占0.8%。说明参训教师主要需要学习学科前沿的相关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改革思路方法、学科教学改革思路方法等知识。

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团队建设,增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组织能力,培训课程的设置应力图帮助培训者完善知识结构,掌握实验技能,更新知识内容,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应就学科前沿问题、教学行为分析、教学设计等内容模块进行培训。

4.培训效果考查

对培训效果考查的最佳方式的调查结果是:书面测试占12.4%,答辩、专家评定占9.9%,学员公开课展示占19.3%,而按学时数计算学分占了58.4%。说明参训教师喜欢多元化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因此,为促进学员积极参与学习与交流,保障培训质量和效果,应采取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学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

5.培训地点

对“最合适的教师培训地点”进行选择的结果是:校外占24.5%,校内占9.0%,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占66.5%。此组数据说明学员喜欢学习场所灵活变化,需要校内、校外相结合。因此培训应根据需要,适当安排学员参观、考察等活动。

6.对培训的要求和建议

经过整理和归纳,老师们的要求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能观摩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2、指导小组应丰富活动内容;3、听专家就如何上好农村学校科技课专题;4、多上交流课,让学员交流自己的经验;5、请多讲各册的实验内容,特别是实验过程、反应、结果。6、加强课堂文化活动。7、在学习之余可否适当安排参观等相关活动。由此可见,培训内容要多方位设计,既关注理论知识的获取,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应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总之,培训应既要满足老师们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又要提升参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拓宽参训教师的学科视野、提升学科专业素养,从而使他们能更好地在新课程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市(州)级培训和县级培训中发挥骨干培训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韦钰,[加]P.Rowell.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袁运开,蔡铁权.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

[4]余自强.科学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