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康复护理机构在养老项目规划设计中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7
/ 2

小型康复护理机构在养老项目规划设计中的实践

全强

栖城(上海)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00

摘要:国家老龄化社会特征的日益突显、人民收入的日益增长,使得养老项目的建设得到了深入的发展,不少小型康复护理机构也开始对养老项目进行规划与设计。但由于很多小型康复护理机构在规划设计养老项目时,存在众多的问题,使得养老项目的规划设计实践受到了限制。本文对小型康复护理机构在养老项目规划设计中的实践方法进行探索。

关键词:小型康复护理机构;养老项目规划设计;实践方法

一、引言

作为城市规划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养老项目规划,若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便能够满足老年人在养老方面的需求。国内不少小型康复护理机构已全面开展对养老项目的规划设计,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少问题,如因盲目模仿国外养老模式,而导致的养老项目只是停留在形式方面,或因缺少对后期运营的规划,而导致的养老社区定为存在偏差等。小型康复护理机构应采取合理措施,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进而对养老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二、老年康复护理服务的基本概念

(一)小型康复护理机构主要服务内容

目前,国内较多的小型康复护理机构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内容有: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务,老年护理服务,安全保障服务,辅助性医疗康复护理服务,卫生管理服务,饮食提供服务,医疗陪同服务,教育服务,咨询服务,交通服务等,并以对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的照料与护理为主核心服务内容。

(二)老年人存在的功能障碍

引起老年人自身存在的功能障碍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可以被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由老年疾病引起的,另一方面是指由老化过程,即衰老引起的。老年人存在的功能障碍主要通过感觉方面的障碍,如运动障碍,言语交流障碍,心理或精神障碍;其他方面的障碍,如内脏功能障碍,活动能力障碍等表现出来。小型康复护理机构中,高龄老人占据康复护理人数的绝大部分,而这些高龄老人普遍存在一种或多种障碍,且障碍的类型普遍以运动障碍、言语交流障碍等为主。这些功能障碍的存在使得小型康复护理机构中的高龄老人普遍不具备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1]。

(三)康复护理

作为对功能障碍者进行综合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康复护理,早已正式被纳入养老护理员职业国家标准中。养老护理员职业国家标准对康复护理服务所包括的项目部分,即肢体康复、休闲活动、普通康复效果评测、群体与个体康复计划制定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小型康复护理机构应按照养老护理员职业国家标准的要求,对机构内部的养老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确保康复护理服务项目符合国家标准,且服务能够真实地落实到老年人身上。

三、小型康复护理机构在养老项目规划设计中的实践方法

(一)合理进行机构选址与场地设计

在对机构进行选址时,需要考虑到周围环境、交通情况等因素。机构内部的空间的布局状态需要反映出老年人所具有的独立性、健康性等特点,且具有较强的可改造性。而有关康复护理设备设施需要按照老年人的身体精神特点与心理接受程度,使用者的使用要求等进行设计[2]。

例如,如图1所示,其为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小型康复护理机构示意图。在对此机构进行选址时,有关部门将环境状况较好且交通便利的山亭区冯卯镇作为康复中心所在地,并对其周围的着系统化、全面化的社区公共设施进行考察,以确保老年人拥有可以和邻里进行交流的场地与环境。此机构充分确保了场地的面积需能够满足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要求;老年人居住的区域内的路网设置得较为合理,实现人与车辆的分流,确保老年人不受到较大噪音的干扰。该中心总建筑面积3100㎡,是冯卯镇第一座电梯楼,中心无障碍设施配套齐全,并配有餐厅、洗浴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老年人活动室、健身房、室外健身等公共活动场所。并设置了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人性化高标准配备了冷暖空调、高清电视、独立卫生间、淋浴热水器、床头应急呼叫系统等设施。因此,在对居住环境进行设计时,有关部门需要将庭院的面朝方向定为能够避开大风、烈日的方向,并合理安排庭院与室内的关系。将庭院内的步行通道位置与座椅的位置进行分区,使老年人能够免受行人的干扰。庭院内的桌椅应根据老年人的人体结构特点进行设计,进而确保老年人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与同伴进行交流与沟通。花坛的高度应达到高出地面80厘米的高度,以防止老年人被花坛绊倒,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在对室外具有标志性的区域进行色彩设计时,应考虑到老年人视觉不够灵敏的特点,进而用色彩亮丽的涂料完成对区域色彩的设计。由此可见,合理进行机构选址与场地设计,有利于老年人康复护理工作的进行。

(二)完善基础服务设施

完善的基础服务设施主要包括休息娱乐、医疗康复护理、生活服务等内容,小型康复护理机构对基础服务设施进行完善,是符合目前时代所需要的养老机构的建设的。

例如,小型康复护理机构可以按照机构本身的规模,对机构内部的养老设施的类型与规模进行完善,主要针对医疗室、护理站以及休闲室等康复环境进行设施建设与完善,对医疗室和护理站来说,应当配备心电图、血糖检测、突发性疾病的治疗药物等设施或物品,而对休闲室来说,则需要配置棋牌桌等休闲娱乐设施,以保证各项基础设施的齐全与完善。在确定基础服务设施的位置时,需要以身体情况较为健康的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半径,也就是400米为标准,对服务设施的位置进行设置。小型康复护理机构若能对基础服务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完善,定会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优质的康复护理服务。

(三)建筑设计

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方面为居室设计,而另一方面为公共楼梯设计。设计者需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完成对小型康复护理机构建筑的设计[3]。

例如,首先,在对居室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居室内的光线亮度进行考虑。居室内的光线应为充足的自然光,并且亮度应较为适中。居室内的门应为开关较为方便的平开门,并且平开门的把手应选用便于使用的握柄式把手,以方便老年人与照看人员的进出。同时,还应对门的宽度进行规范设计,确保宽度达到可以允许轮椅自由进出的标准。具体来说,外门的净宽应大于1.1米,内门的净宽应大于0.8毫米。其次,在对公共楼梯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台阶面进行合理设计。台阶面的颜色应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易识别的,并且具有较好的采光与照明效果,进而避免台阶面存在阴影,导致老年人滑到。而台阶面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且是由防滑材料制作而成的。在台阶面的边缘位置设置防滑条,并确保台阶面与防滑条处在同一平面。楼梯的宽度应为1.2米左右,以确保老年人与搀扶人能够同时通过。设计者从居室设计、公共楼梯设计这两方面进行设计工作,有利于建筑设计的合理化。

(四)实现功能与管理制度的细化

小型康复护理机构在面对老年群体时,不应只是将老年人的类型分为自理与需要护理两种类型,而应意识到老年人从可以自理到需要护理中间还有一个过渡时期,并对处在过渡时期的老年人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实现功能与管理制度的细化。

例如,按照《岗位目标责任制》中的要求,将岗位目标逐条细化分解到各个部门、小组、个人,确保小型康复护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承担起为老年人进行康复与护理的责任,并要求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对各个阶段的工作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工作能力。因此,实现功能与管理制度的细化,对于小型康复护理机构的养老项目规划设计实践能够起到很大程度上的帮助作用。

总结:虽然小型康复护理机构规模较小,但若能采取合理的措施,对所设置的养老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就可以在实践中取得巨大的成果。为此,小型康复护理机构应在充分考虑国内养老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国内养老国情的基础上,通过对机构选址与场地设计、服务设施、建筑设计、功能与管理制度进行规划设计,完善对养老项目的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王大伟,刘虹,皮庆军.康复医护型养老中心及其设计方法研究——以郑州悦和佳养老中心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18(6).

[2]王筱思.“医养结合”之产业探索——以湖北梓山湖医疗养老项目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17(10):23-27.

[3]刘宇飞,李海月,焦亚辉,etal.石家庄、保定、承德三地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现况调查与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