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探究

王双梅1郭志勇2张儒岱1

1、河南省南阳市城乡规划技术服务中心河南省南阳市473000;2、河南省南阳市城乡规划局鸭河工区分局河南省南阳市473000

摘要: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的理念就随着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确定逐渐兴起,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绩。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不仅响应了国家的号召,还是顺应社会总体发展趋势的表现。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的发展相对不平衡,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行分析,探讨推动建设进程的策略。

关键词:城镇化;乡村建设;现状;策略

引言

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提出,为我国乡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美丽乡村”创建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美丽乡村”之美既体现在自然层面,更体现在社会层面。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今天,“美丽乡村”建设对改造空心村,盘活和重组土地资源,提升农业产业,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有着重要意义。

1.美丽乡村及城镇建设现状

各地政府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1建设资金匮乏

当前乡村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匮乏的情况。资金上的短缺,致使各项工作滞后不前。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虽制定发展计划,但因缺乏经济保障,难以支撑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等建设需要,美丽乡村建设相对迟缓。

1.2居民文化素质较低

农村地区居民的低文化素质制约了当地建设工作的开展。虽然我国已经步入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共同发展的阶段,但至今为止,仍有许多农民认为农业才是最为重要的,他们的技能也以农业生产的技能为主,因此,不愿意参与或无法加入第二、三产业发展中的农民大有人在。而且,大部分乡村地区缺少第二、三产业,可以提供的职业选择较少,农民没有其他的发展途径,只能选择保守、传统的农业生产劳动,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基本经济开销。

1.3缺乏建设人才

农村地区对人才的吸纳和挽留能力相对较弱,缺少专业的建设人才。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它的发展必须符合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专业性更强,要求更高,如果没有专业人才的指导,很多工作都无法顺利进行[1]。大部分地区目前只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必须依靠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有效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而促进农村发展模式转变。

1.4基层管理部门工作不到位

乡村地区的基层管理部门存在人员缺乏、工作效率偏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比如在开展乡村文化建设的时候,重量不重质。虽为农民提供书籍、电影的阅读、观赏机会,或是承建书屋,举办一些文化活动,但是传播的内容与农民的接受能力存在差距,多数农民无法理解,造成资源利用不足;同时这些资源又无法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有关部门把更多的发展精力放在乡村地区的经济建设上,对文化的发展不够关注,致使文化与经济之间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出现。

2.新型城镇化概念及其特点

2.1新型城镇化概念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传统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两个阶段。所谓传统的城镇化,是以工业化为源动力,依靠传统的自然资源、密集的劳动力以及长久依赖的土地资源,以达到经济快速增长以及快速城镇化的目的;所谓新型城镇化,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2]。

2.2新型城镇化特点

和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①在发展理念上,以前追求人口城镇化、农村经济非农化、农村社会现代化、人居系统集中化,现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五大发展理念,重视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重视文化软环境建设;②在发展模式上,以前偏重于资源依赖的粗放式发展模式,现在更加注重城镇内涵和品牌形象建设;③在文化建设上,注重对当代中国农村文化价值的重塑,打破城市文化扩张的强势冲击,引导农村文化良性发展,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发展,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

在美丽乡村文化建设中,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在统筹和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具体策略如下:

3.1探索美丽乡村发展新目标

要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把村庄作为发展的基础,同时充分利用城市的辐射与带动作用;把政府当做建设的主导,不断提升村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

3.2打造生态和谐美丽乡村

建设美丽乡村当前首先要解决农村生态文化缺失的问题,以弘扬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为突破,打造生态和谐美丽乡村,追求“天、地、人”和谐统一的传统价值理念。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中,融入生态理念,不断强化广大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加快建设新时期在此理念下,才能实现对文化和习俗的传承,原本自然的村落风貌与田园生活的方式才能真正保存下来,并不断挖掘和发挥其生态效益。

3.3构建乡村人才建设体系

改善村民阅读和信息获得的文化环境,深入实施村民素质提升工程,满足村民求知、求乐、求富的多样化需求,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进一步促进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要把服务对象定位于全体村民,不断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要把公益性文化单位当做骨干力量,利用公共财政的支持,构建用于覆盖农村的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对农村文化的综合利用率。要结合村民的文化需求,不断转变原有观念,对各部门进行协调,并着手对文化设施进行改善,促使公共文化产品针对性与应用性的提升。

3.4乡村可持续发展

保证各级财政在建设过程中不间断地给予投入,以确保实施乡村生活工程的长久持续性,支撑乡村可持续性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营造风景秀丽、设施完备、社会保障充分的乡村,使乡村更具吸引力。

4.结语

综上,以“美丽乡村”建设引领“就地城镇化”的理念和实践,是走好农村的城镇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呼赛平,靖小琴.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建设滞后现象及原因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06):152-153.

[2]姜雷.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公共建筑营建策略解析[J].建筑与文化,2018(01):123-124.

[3]王文玲.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问题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