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评估机制在肿瘤化疗病人中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静脉评估机制在肿瘤化疗病人中的构建

徐桐红

徐桐红(辽宁省肿瘤医院内三科辽宁沈阳110042)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6-0115-02

【摘要】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静脉评估机制是指为预防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有效评估,建立该机制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必由之路,建立该机制,需从基础做起,通过人员的培训,排查静脉存在问题,对病人每天静脉情况详细干预,测画监管,进而保障病人安全输液,完成可持续性治疗。

【关键词】评估干预

化疗药物易制血管脆性和通道性增加,易导致血管痉挛、静脉炎、渗出、变色、坏死等情况,从而加重病人生理、心理痛苦,影响病人的治疗和康复。为保持病人安全,方便医生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应用,为病人可持续治疗提供有效的静脉治疗途径,对化疗病人的静脉较早应用静脉评估机制,从而减少了化疗病人静脉副反应的发生,使我们临床护理工作更具有科学依据,使前期控制成为专业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1静脉评估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医疗与护理在安全问题上高度相关,紧密相连。护理工作一旦出现差错或者事故,会波及医疗工作,甚至在社会上产生影响,而化疗增加了肿瘤病人的危险系数,对恶性肿瘤病人的静脉及早应用评估机制,能够保护病人安全,有效控制并消除问题源头,减少事故的放生,有效改善输液治疗质量,提升病人的满意度,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2静脉评估及机制的组成要素

要保证患者安全目标和护理安全干预任务的有效实现,必须建立一套协调、灵活、高效机制并把握以下要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1机构和人员要素

护理部成立静脉管理组织委员会,和重组静脉管理质量小组,为静脉安全评估干预提供组织保障静脉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发现隐患,客观判断相关性,不断创新评估机制并取得实效,参与静脉安全干预的工作人员除了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熟悉卫生法律、法规、护理规范和操作常规。了解护理服务的全过程。掌握关键环节,评估质控组人员岗位要求高,履职责任重,需要进行岗前培训,具备相应的资格人员才能开展工作。静脉评估活动需要全体护理人员的参与,只有动员大家,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才能集中大家的智慧,找出静脉评估安全隐患,产生干预方案。

2.2实践要素

护理实践中,执行制度是日常实践,评估干预则是一种重点实践,医院倡导以患者为中心,催生了患者安全目标的实现。卫生行政部门重视“首诊负责制”。强化了

医疗工作者安全责任的实践。护理部长期坚持“三查七对”,细化了护理安全规程的实践,针对静脉护理安全目标,规程进行静脉评估活动。往往一个小小的评估干预行动,能为护理安全带来保障。为持续改进护理安全质量积累经验。

3静脉评估机制干预手段

静脉评估机制干预的主要手段包括安全教育和培训,排查问题及存在问题整改。

3.1静脉评估安全教育与培训

静脉评估中需护理人员掌握再继续教育内容,科学召开晨会,周会分析当前静脉评估工作存在的安全问题,结合现状点评护理安全的盲点和干预的切入点。静脉评估安全干预教育可以针对护理安全部问题,通过互动式教学和研讨,使护理人员提升判断能力,从被动规矩到主动规范,使护理人员成为护理安全保障的高手。

3.2排查问题及存在问题整改

通过静脉评估、干预,严格交接班,测试病人静脉情况,对照护理规范和操作常规,对病人静脉的各种问题进行安全分析,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减少静脉副反应发生。对于有效的干预成果不断加以宣传和推广,营造一种以讲安全为荣,讲安全为耀的护理职业氛围。

4静脉评估运行机制

它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分工合作,责任明确,有机联系的有效操作技术。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评估:

4.1病人入院后医生化疗方案制定后,责任护士30分钟内完成病人全身情况评估。

4.1.1病人状态的评估

年龄、性别、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活动状态、精神状态、能否自行护理、能否活动自如,病人的生活方式、职业行为及娱乐行为,有无焦虑、恐惧心理、合作态度、经济条件,自己的意愿作出评估。

4.1.2生理评估

身高、体重、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皮服状况,外周血管条件及血压,临床症状,主诉与资料进行评估。

4.1.3心理评估

病人的文化背景(对疾病和输液知识的了解情况)及心理状态。

4.1.4临床经验结果评估

查询实验室数据,包括电解质、血清蛋白、肾脏功能测试、X线检查及其它营养指标和实验室指标。

4.1.5病人病史评估

询问病人过去和现在的用药情况,包括诊断、病情、目前状况、危险因素、过敏史、输液史、及药物治疗史等。

4.2穿刺部位评估

评估所选穿刺部位的肢体、静脉、有无炎症、结节、疤痕等,静脉能见度、弹性、直径等。

4.3治疗方案评估

评估病人输液目的,疗程长短、输液速度、所用药液的酸碱度。

4.4穿刺工具评估

根据以上评估资料分析,对于输液量少、输液时间在3天以内无需使用静脉留置针,选择普通钢针输液,对于输液量量大,短期的静脉输液药物治疗,药物PH值及渗透压接近生理条件,局部静脉血管较好时,血流速度较快,可在血管走行直且粗大,远离关节和静脉瓣的血管进行留置针。对于药物刺激性强、输液时间长、血管条件差、危重患者,选择中心静脉,以保证输液、用药、抢救。

5静脉评估机制监管

5.1评估干预结果

采用硫酸镁湿敷或舒肤软膏外涂等,护理人员每天严密观察病人静脉变化,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的干预措施,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医院要求我们严防医疗不良时间的发生,短期静脉干预措施完成后,接看可以进行追踪观察、考察干预的效果,考察工作由质控组成员共同承担,掌握静脉炎及渗出、外渗分级标准,客观评价评估及干预的程序,方法和结果,从可行性与有效性方面进行判断,再用于指导下一步的护理工组。

5.2评估中力求病人的配合和参与

要保持监管工作主体与对象的有效沟通,通过同患者和家属建立密切联系,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和身体健康情况,才能及时发现各种不当护理作为,患者也应正确看待静脉干预可能伴随的失常行为,提出建议性意见和建议,支持护理监管工作持续改进。

6小结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进,卫生法律的建立健全,病人的权利意识也正日益增强,1999年发达国家对医疗体系的改革重点已由控制医疗费用,逐渐转为改善医疗质量与促进病人安全。护理人员对此应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护理质量,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而做好静脉评估、干预、控制护理问题的发生,是保证与提高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应做好静脉评估机制,运用于肿瘤化疗的病人。

参考文献

[1]达庆东,徐青松.护理法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04.

[2]Jointcommissionresources,issueinhumanresourcesforhospitals.Departmentofpublicationsofjointcommissionresources,tl.U.S.A,2004:27-39.

[3]葛建,金艳.中华护理杂志[2010.1第4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