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合并抑郁的临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合并抑郁的临床护理

宋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00044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合并抑郁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合并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康复状况和情绪状况出现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系统的护理之后,两组患者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其中实验组患者卒中量表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要低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合并抑郁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保证患者情绪状况得到改善,对于康复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过程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抑郁症;临床护理措施

患者在出现脑血管疾病之后会存在一些后遗症,例如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这就可能让他们承受一定的精神抑郁或者身心痛苦,更有甚者还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出现肢体瘫痪的现象。[1]为了进一步分析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合并抑郁的护理方法和效果,选择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合并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合并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有36例和24例,患者年龄分布在44到79岁之间,平均为(58.4±1.5)岁。所有患者都接受MRI和CT影像学检查,并确诊为脑血管疾病,并存在程度不同的吞咽障碍、言语障碍以及肢体瘫痪等。在HAMD评分中结果都在17分之上,患者或者家属本身对知情同意书进行签署。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临床症状比较上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针对性护理。首先为心理评估,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评估,并且需要观察其病情出现的细微变化,明确其心理需求和状态,积极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疑惑或者需求,让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其真实感受,对其实施针对性地疏导护理;其次,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医护人员需要要能够使用亲切、规范的语言同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充分使用神态、行动或者表情来展现出对患者的鼓励、安慰和支持,传递对患者的爱护,提升他们的信任感和安全感。[2]在患者大小便失禁对其床单更换时不可显露出不乐意的态度,要能够通过关系和爱护来满足患者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再者,对患者进行宣教护理,通过健康宣教来让患者明确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表现和转归等,让他们加深对疾病的了解,并告知患者以及家属后遗症出现的原因、抑郁症危害等,让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3]针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医护人员还要能够制定全面地探访制度,显著家属或者亲朋好友的探访,避免他们出现情绪过激的现象,降低脑溢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最后,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观察其心态出现的变化,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引导患者放松自我紧张情绪;让患者家属加大陪护力度。[4]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患者相关资料和数据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当数据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系统的护理之后,两组患者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其中实验组患者卒中量表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要低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危险期之后大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后遗症症状,包括精神障碍、偏瘫、失语等。[5]因为治疗手段逐渐先进、老年人数量逐渐增加,从而让脑卒中患者生存率逐渐提升,很多患者在脑血管疾病之后出现劳动力下降、生活能力下降等现象,而且医疗费用的直接或者间接支出患者心理承受较大的负担,导致他们出现不同的抑郁症状。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有效的护理措施,形成融洽的护患关系,结合其心理变化对其实施疏导,改善患者因为机能、器官、神经紊乱诱发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提升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强化患者以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力度,规范他们的康复行为,让患者神经功能得到康复。[6]总而言之,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合并抑郁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保证患者情绪状况得到改善,对于康复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过程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宝华.抑郁与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和治疗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2,12:1512-1514.

[2]金莹,秦虹云,瞿正万.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共病抑郁障碍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19:5912-5916.

[3]张艳红,王金桃.浅谈进行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5,04:258-260.

[4]李美莲.护理干预改善脑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5,05:652-653.

[5]徐明栓.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4:17-18.

[6]刘启玲,王志忠,张颖,张荣强,张志刚.社区老年人慢性疾病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01: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