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市新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某城市新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肖伟智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本文主要对某城市新区规划设计策略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城市新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新区建设和城镇规模不断扩大。某城市高铁新城位于某市老城区东部,西至318国道,东至快速通道,北至拱辰路,南至邓新路。规划总面积约18.12平方公里,其中,控规编制面积约8.36平方公里、城市设计及控规大纲面积约18.12平方公里。下面笔者就对该城市新区规划设计思路、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二、规划设计总体思路

以目标定位为指引,规划提出五大规划思路:

(1)以市域轨道交通站点驱动TOD开发

从等级和实际职能来看,规划区的高铁站点是一个新建的市域轨道站点,可作为成都市域的一个城市级TOD进行开发建设,打造一个承载成都市区部分外溢功能和人口的TOD综合体。

在TOD开发方面,日本东京站和多摩新城,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

(2)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和提升驱动SOD开发

分析来看,一是某市现状公共服务设施集中于旧城区,且数量和质量不足;二是某市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将带来更多公共服务设施需求;三是时代背景下人的需求变化对公共服务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规划区应建设新的城市公共服务中心,并以此作为驱动高铁新城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

(3)以高品质的生态低碳环境驱动EOD开发

广州海珠生态城等案例表明,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能够明显提升土地价值,带动城市开发。某市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成都市域范围内空气质量最好的区域,具有整体生态优势。然而,某市现状城市建设中对生态环境建设较为忽略,并未将这一优势转化为竞争力。因此,本次规划充分结合现状较好的水系植被等生态资源,采用EOD开发,提升高铁新城在成都市域层面的竞争力。

(4)以组团联动促进城市内部结构的优化

从整个城市格局来看,旧城片区和临邛工业园区是规划区发展的重要支撑。三者应通过联动促进城市内部结构的优化:

●旧城形成以行政管理、旅游服务和传统商业为主的老中心,规划区形成以现代商贸商务为主的新中心;

●规划区应作为旧城改造带来的人口疏散的主承接地,发展面向改善型人群的现代中高端居住社区;

●规划区应填补临邛工业园区外来就业人口生活配套服务需求的缺失,在整体上促进产城一体化发展。

(5)以现代服务业驱动某市产业的转型升级

从城区产业格局来看,古城商业中心及南河商业带相比规划区而言更适合发展旅游,而临邛工业园区和名酒产业园合计有超过400公顷的工业储备用地,随着某市走向集约化且逐步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规划认为其基本能够满足某市城区未来的工业发展需求。

因此,规划区应错开旅游和工业,并对现状混杂的产业进行调整。分析来看,规划区的产业发展动力包括某市城区自身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某市市工业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以及成都中心城区向TOD站点的现代服务业外溢等。

产业总体策略:聚焦现代服务产业体系,打造成都西南现代商贸服务中心,驱动某市整体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现代服务业这一主导核心,规划商务办公、会议会展、行政服务、科技创新、创业孵化、文化创意、餐饮购物、休闲娱乐和旅游服务9个重点产业,以及房地产、城市管理服务、社区服务、一般商业、科普教育、其他服务六个基础产业。

城市设计总平面

三、规划结构

以现状条件为出发点,以开发实施为导向,规划提出以下构思:

(1)联动大区域,启动强核心:充分融入成都市域的整体发展格局,提升外部发展环境支撑,引入区域优势资源配置;并打造一个高度集聚的强核心,作为新城建设的发动机。

(2)有机化渗透,构建生态网:在原有生态系统基础上,生成不同规模的生态廊道,形成城绿交融共生的生态网络。

(3)构筑高起点,聚合多功能:以高密度组团的集中模式实现用地集约性与环境生态性的平衡,同时强化城市功能的复合,规划把新城划分为9个城市组团:围绕市域轨道站点形成站场核心组团;考虑站场辐射及某市自身发展的需求,站点东侧布局商业组团及商务办公组团;在生态廊道与城市空间轴线的交汇处,建设文君湖公园形成生态休闲区;北侧依托成都丰富的教育资源及某市城市产业升级发展的需要,布局生态休闲教育组团;考虑城市东部门户及对接天府新区,新城东侧布置商贸组团;还有6个生活组团。

(4)立体化站场,全球化网路:引入立体交通理念,确保站场交通枢纽的畅通;并通过设置快速值机通道,直通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以此接入全球交通网络体系;

基于以上构思,未来高铁新城,将形成“金廊绿轴,两心两片多脉多组团”的城市结构。

金廊——沿旧城空间拓展方向形成城市发展金廊;

绿轴——新城中部结合现状水系改造的环境交流轴;

两心——围绕金廊绿轴形成服务及景观两大核心;

两片——站场及产业带动城市中心片区及未来拓展的前进片区;

多脉——从环境交流轴延伸出的多条绿化廊道;

多组团——由绿化廊道划分出的多个城市功能组团。

在功能分区基础上,形成用地总体布局。结合现状条件、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和长远开发策略,规划分三期逐步推进实施,并提出12个重点实施项目:即文君人工湖公园、

市民之家、某市文化艺术中心、新城综合体育中心、职业技术学院、站前商业综合体、某市CBD、星级会议酒店、新城ShoppingMall、滨湖休闲风情街和前进镇区改造项目。

整体效果图

四、城市设计策略

规划按照可持续发展、可行性、活力性、独特性、和谐性、连通性、可读性、可忆性、文化代表性、以人为本10大发展理念,在城市设计方面提出“一廊贯通,四心串珠发展;珠联绿带,生态网络构建;律动核心,城市功能复合;时空走廊,历史文化传承”的空间组织构想,营造出水秀芯城、古意添辉的城市空间意境。

基于以上发展构想,规划提出五大城市设计实施策略。

策略一:绿城金廊——顺应区域发展趋势,挖掘城市潜能,构建生态宜居新城;

顺应城市“东兴”发展战略,向东对接成都(天府新区),挖掘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打造某市生态宜居新城,以道路(东星大道、君平大道)、生态廊道作为城市发展金廊的支撑,把多个不同主题的城市公共空间串联于城市发展走廊之上,共同形成绿脉连城,城绿共生,具有川西特色的城市空间意向。

策略二:四星串珠——强化城市意向,塑造标志性核心空间;

强化总体用地布局确定的四个核心功能区的城市设计,充分发挥地域特征,通过地标、界面等城市设计要素的处理,形成多元特色鲜明的四个景观核心区域,包括了CTD——站前商业中心,CBD——某市商务中心,CED——文君湖公园,CMD——某市展贸中心。

策略三:绿带映城——完善城市生态廊道,营造多元的城市景观节点

在现有的水系基础上,引入南北向的环境交流轴,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有效地引入新城当中。从环境交流轴面向各街区布局似毛细血管的绿地系统,将绿地网状布局到各街区中,形成区域绿地体系。沿环境交流轴两侧完善土地利用布局(居住及公共服务、商务等),导入交流功能,为市民提供交流休闲的场所。

在环境交流轴与城市发展轴的交汇处,结合水系适当扩大水面,建设湿地公园及文君湖(人工湖),以此作为形成的景观核心。环湖布置新城综合体育中心、某市文化艺术中心、ShoppingMall及休闲风情街等公共服务设施,把文君湖公园打造成城市文化、休闲、旅游的目的地。

策略四:律动核心——通过车站与街区的一体化发展,实现城市功能的高度混合

站场作为新城发展的核心,规划将城市功能导入车站,实现车站功能于城市功能的融合发展。在站前布局标志性广场空间,为市民提供公共交通换乘场所及城市交流空间。充分利用车站街区的地下空间,布局地下停车场,形成周边街区共享的城市资源。

以站场为中心,通过广场、下沉广场,塔楼等空间形态要素,打造新的标志性城市景观。

在车站东侧,位于两条景观道路之间的街区中央设置步行空间,向东连接方城与文君湖,利用空间连廊把车站、商业街连通,形成被围合具有高度人性化尺度的繁华空间,打造延续现有街区喧嚣气氛的城市空间。

在车站西侧,在城市轴线的两侧布置标志性的建筑,形成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城市空间形象。

策略五:时空走廊——延续多元的历史交融,塑造地域文化体验长廊。

传统人居环境讲究中轴对称、方整庄重。某市接受中原礼制,顺应地形,老城近方城格局。某市CBD的空间布局上,规划延续了“方城”设计理念,作为现代与历史的交融。建筑群延续院落式的布局方式,布置内院,融入传统庭院空间。办公建筑立面运用传统意向作为立面肌理,避免大面积玻璃幕墙。

方城中央布置某市酒文化广场,以酒为设计元素的酒文化展览馆统领整个广场空间。

结合广场及轴线,布置特色商业空间,特色商业建筑与公共空间的景观建筑传统建筑的形制,,结合山墙、漏窗花墙、灯笼、木格栅、雕花玻璃等构件,形成虚实结合的建筑空间。现代建筑通过采用传统符号特征,体现某市当地的文化特色。

从某市城市格局及中小城市实际情况考虑,高铁新城整体风貌采用中等强度,与古城中心形成疏密有致的空间特色。

空间设计以轴线及文君湖为视觉中心和聚焦点,以长安大道、东星路及君平大道为主要景观界面,体现闹中取静、自然舒展的环境氛围。新城的开发强度分4级进行控制。

高层建筑主要分布站场及方城内,3座地标建筑及高150米的旅游观光塔统领着整个轴线空间,方城内围绕中央广场布置的7栋标志性高层,将成为某市未来的城市名片。

五、结语

近年来我国实施促投资稳增长政策措施,基础设施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城市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在这种背景下,全国各地纷纷出现高铁新城,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高铁新城就有70多个。在新城的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新城与老城的关系,同时如何利用高铁带动新城发展,本文以某高铁新城设计为例,对城市新区规划设计思路、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