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无痕精彩无限——谈有效教学的艺术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1

教学无痕精彩无限——谈有效教学的艺术性

王桂香

王桂香

(中牟县韩寺镇东营学校河南郑州451466)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000-01

摘要: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之适应数学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艺术性

数学是科学,科学是严谨的,但数学课则不同,数学课是来学习数学这门科学的。学习的过程注定是一个活泼、灵动、精彩、生成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更应该讲究艺术,小学数学课堂尤其需要这种艺术,没有艺术性的,单调、呆板的课堂学习注定是低效的。个人来说,数学的教学艺术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

一、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是基础和前提

数学教学艺术来自执教者对所教内容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大到一本数学书,小到一个例子、一道习题,一句话,都要了然于心,把它弄清楚,弄明白,否则就不能教,也无法教。

那么怎样钻研教材呢?首先要读,读书是备课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像语文老师那样把例题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抑扬顿挫,数学虽非文学,但是,学生阅读习惯的细节培养应该渗透在每个学科的教学中。其次,一个人读不好,就和同事一起读,人多力量大,好多高明的方法是大家一起研读出来的。

数学老师一定要下功夫钻研教材,这样就能找到得心应手的方法、行之有效的方法,没有好方法就没有艺术可谈。

二、理解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是必然条件

教学艺术是师生共同创造、共同完成的,而且,课堂教学的精彩常常不是因为老师的精彩设计,而是学生的深刻感悟和精彩发言。

学生不但需要知识而且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肯定和激励。具体到每个人有最需要什么,这就需要老师的观察和理解,需要和学生进行密切的接触和交流。共性的东西是一致的,即人人需要理解和尊重,没有理解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谈不上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了。

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课堂上才会有民主,才会有情趣,教师的教学流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学生的潜能才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效,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教学艺术是处理教材的艺术,更是善待学生的艺术。心中藏着爱意和善意,有着民主和尊重,它一定会自然的流露。

三、数学教学艺术来自老师的教学修养

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首先是一个会学习的人,要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的个人教学修养不可缺少。

(一)讲的艺术即表达的艺术,教师需要讲究表达的艺术

数学课中教师的讲解要自然、口语化,有时也需要慷慨激昂,来点抒情,带的语文色彩,多数情况下要娓娓道来。这样学生听起来亲切,容易理解,容易接受。教师需要根据讲解的内容和学生的听讲状况与情绪来调整自己的语调、语速,并决定讲话的轻重缓急。即使学生听得很专心,有时也需要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因为用一种语调说话,学生容易产生疲劳。

(二)演的艺术

课堂不但要求教师会讲,而且要求老师会演。数学课中的演示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的,恰到好处的演示可以让很多数学难题迎刃而解。

(三)评的艺术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提示与批评、表扬与激励等手段会伴随整个教学过程,都要讲究艺术性。

(三)写的艺术,

数学课的板书就是一门艺术,教师的字就是人的脸,好的老师的字让学生终生不忘。

(四)说的艺术

表演的艺术,书法的艺术,一句话:来自老师的艺术修养。修养会对一个人的情操、品格、气质、言谈举止以及审美眼光产生重大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个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人,一张口、一出手、一投足就会自然地流露出来。

课堂中的策略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总结,每节课自己都会有很多心得,及时做好反思,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更准确的道路,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总之,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之适应数学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为提高数学效益奠定基础。